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引外媒關注:成功在於「大尺度」呈現腐敗案
由吳剛、陸毅等主演的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下稱《人》)正在內地熱播,這部劇不僅得到了不少內地觀眾的認可,也獲得了國外媒體的關注。
日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了《人》掀起收視熱潮的情況,並分析:對腐敗案件「大尺度」的呈現,以及對檢察機關官員的正面塑造是這部劇成功的兩大原因。
隨著《人》的熱播,由吳剛飾演的正義無私的好官——「達康書記」成為了內地網絡紅人,一系列emoji也在網上熱傳。除了國內反響巨大外,該劇亦吸引了國外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關注。
據了解,《人》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參與製作,且為十八大後首部全方位表現反腐的劇作。
《人》播出後,掀起輿論熱議,不少內地網友認為《人》真實地展現了官場的人性醜陋,不少網友將該劇評價為「五不劇」——不拼樣貌、不拼咖位(地位)、不抄襲、不賣腐、不用「流量演員」(當紅明星)。不過,亦有網友認為,本是以反腐題材為主的電視劇,越往後卻越摻雜太多「親子戲」、「感情戲」,未免有些拖遝冗長。不過,總體來看,網友對《人》好評不斷,豆瓣評分更高達9.1分。
對於電視劇而言,「副國級」可能只是一個概念,但它更體現了中國的民主法治進程、反腐力度,這是偉大的進步。老虎蒼蠅一起打,這種決心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劇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和力度。
同類題材中「最大尺度」
據稱,《人》在人物格局上有了重要突破,最高級別的反角更去到副國級。
BBC在分析這部劇反響強烈的原因時援引了一些內地觀眾的微博評論,「強烈的真實感」是很多觀眾看過這部劇後的感受。《人》中有不少對政府官員腐敗案件的「大尺度」呈現,比如處級幹部四年受賄2億多人民幣現金,副市長案發後連夜潛逃美國等情節。
BBC:正面塑造檢察機關形象
同時,BBC也強調,對腐敗案件的真實呈現只是這部劇成功的原因之一,劇中對檢察機關官員的正面塑造同樣功不可沒。BBC在文章中提到,2004年時,因為反腐題材電視劇過多過濫,相關部門曾對這一電視劇類型加以限制。結果是近10年間反腐劇幾乎在中國熒屏銷聲匿跡。而隨著2012年以來政府反腐運動的開展,反腐劇似乎正重新成為潮流。《人》的爆紅讓這部劇為政府反腐運動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