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政府報告務實談經濟:從「維穩」到「穩中求進」的認知轉變

撰文:張虓
出版:更新:

作為中國兩會每年的重頭戲,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在3月5日出爐。按照慣例,李克強首先對2016年工作進行了回顧,並開宗明義地提到「發展面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而在部署2017年工作的部分,提到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6.5%左右的增長目標時,也罕見地增加了「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表述。可以說,這次報告延續了中央在發展中「穩中求進」的態度,也再一次反映了習近平政府在求穩方面的主導思想。然而,我們又可以從中看到「求穩」意涵的轉變:也就是不再是被動應對以往政治經濟嚴峻形勢的「維穩」;而是在構築平穩轉型基礎與要求更進取態度之下,所「夠膽」爭取「更好的結果」。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昨日(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讀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

數據支撐 避泛泛而談

雖然相較於往年,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不管是從報告風格還是實質內容來看,卻是「具體而務實」,也就是逐步減少抽象的、意識形態用語,希望用專業的數字與平實的話語向普羅大眾傳達政策。

首先是報告風格。報告語言不再是泛泛而談、四平八穩的老八股,而是逐漸向數據和口語化過渡,風格平易樸實,力求讓普羅大眾聽得明白,這也是本屆政府的特點。而在總結2016年工作時,每一項都用數據説話——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51.6%;棚户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户等等。而在具體表述上,也更口語化。比如「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對霧霾要鐵腕治理,堅決打好藍天保衞戰」;「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裏子』」。等等。

其次報告直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重點談到了政府工作的不足。比如,有些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實不到位,涉企收費多、群眾辦事難等問題仍較突出,行政執法中存在不規範不公正不文明現象,少數幹部懶政怠政、推諉扯皮,一些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而面對基層依然大量存在的改革「阻力」,李克強在報告中也並不忌諱這一客觀現實,更頗為具體的提出解決方案,務求剷除阻力。

王岐山稱:在黨的領導下,只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新華社)

釐清中國的「府院之爭」問題

對比2016年的預期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不難發現國務院系統已然成了一個扎實的執行機構。比如預期目標的各項中,除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城鎮登記失業率、廣義貨幣M2增長略低於預期外,其他各項,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城鎮新增就業、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貼以及城鄉低保標準提高等方面,都超額完成。這樣的「成績單」,以及報告前後七次談及習近平核心,也直接打破了外界所猜測的「府院之爭」,而中國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之下,幾乎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外界有必要更精準的認識國務院的工作,即在經濟和社會事務上的執行。也就是,在中共領導的政治體制中,中國共產黨和國務院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以及兩者在宏觀施政理念和具體政策制定與執行層面的區分

王岐山在3月5日提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時同樣強調,在中國歷史傳統中,「政府」歷來是廣義的,承擔着無限責任。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以及法院和檢察院,在廣大群眾眼裏都是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只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對此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對於中國經濟重要的問題是打造以就業為中心的增長模式,同時令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

調整增長目標 體現對發展認知變化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穩扎穩打,以及作為一個執行部門的角色定位,所以李克強在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6.5%左右的增長目標時,才首次增加了「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表述。這樣的增補,底氣來源於2016年預期目標的超額完成,也足見對於未來總體經濟形勢的樂觀。

而此一樂觀,並非盲目樂觀,而是務實心態的反照。若説2016年6.5%-7%的區間還是對於外界質疑和中國自身經濟轉型困境尚有顧慮的話,在最終增長數字相對符合預期的情況下,政府方面就更坦然面對目前內部改革和外部壓力下的增長放緩的事實,並稱「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事實」。可以説,在唯增長論和唯數字論多年之後,終於有了從心態到認知的變化。

變化之外,也有實幹,比如報告中提到的,「以實幹推動發展,以實幹贏得未來」。而這樣的實幹,也具體而微地指導着2017年工作的部署——總體思路上突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突出推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三去一降一補」。而中國政府也清楚的認識到,相比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重回世界主要經濟體首位,更為重要的是打造以就業為中心的增長模式,同時令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並尋找發展新動能

由於中國的電信商皆為國企,國務院便有能力直接下達命令要求解決漫遊費問題。(資料圖片)

改革細節明確 防「脫實向虛」

此外,就報告來看,2017年改革的力度也很大,財稅體制改革方面,會涉及整個財政稅收政策的調整,還包括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一些新調整和安排。金融改革方面,一個大的原則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防止「脫實向虛」有效化解貸款貴、貸款難問題。

此外,國企改革、農村改革、社會領域改革都會進一步向前推進。尤其是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諸項改革,比如「減稅降費」、大氣污染治理、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全國聯網、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等等,旋即就被內地媒體作為「貼地」政策而廣為討論。手機漫遊費問題在中國十餘年前已經引發了民眾不滿,而即便是歐盟在手機漫遊費的取消問題上也是剛剛達成一致。由於中國的電信商皆為國企,國務院便有能力直接下達命令要求企業這樣做,實際上也是國務院在廣被詬病的國企壟斷的大環境下「還利於民」的新思路,值得期待。

細節決定政府報告成敗

《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決非簡單的文字起草過程,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政府的「年度述職」,李克強除了預期目標的達成,以及部署大力度改革之外,也有細微之處所見的「真章」:一方面說明了政府重大施政理念,另一方面也闡述了諸多具體政策的走向和安排。而我們不妨對比特朗普前些日子在國會的演講,雖然第一次演講很難成為「國情咨文」,但是其具體政策仍然帶有濃濃的「競選味」,比如醫保計劃的替代方案就更像政治性文件,在不少問題上依然是抽象而隱喻的。而如何才是中國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治理?或許最終也是一道「細節決定成敗」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