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3000萬「剩男」娶妻難 專家:性別嚴重失衡歸咎重男輕女
內地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衡,《人民日版》海外版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受訪稱,保守估計在未來30年,內地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終釀「剩男危機」。文章從性別比失衡的原因、危害、應對三方面進行了一一解讀。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另據統計,「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 136比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比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聯合國亦設定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值為103-107,因為男孩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終趨於均等。然而,近年來內地性別失衡嚴重,出生人口性別比最高時達到121.2,有的省份甚至達到了130。
文章指,「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加之以現代胎兒性別檢驗技術的發展,長久以來釀成性別失衡。文章進而解釋,中國特別是欠發展的農村地區,「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嚴重;而現代超聲波技術發展、女性懷孕14至16周可檢測出胎兒性別,又讓這種「男孩重心」成為可能,最終造成了嚴重失衡的人口性別比。
「剩男危機」最直接影響:男性娶妻難
人口性別比失衡嚴重,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男性「娶妻難」的婚姻危機。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提供的人口普查調查數據顯示,中國35歲到59歲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王廣州進而分析,「剩男」主要集中於教育程度低、經濟地位低下的男性。同時,長遠來看,這部分未婚「剩男」自身以及父母的養老亦是一大問題。
「剩男問題的實質是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陸益龍表示,人口性別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婚姻市場,但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經濟、社會與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會刺激並加劇落後地區天價彩禮、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的發生」。
此外,另一種擔憂是,女性「赤字」和低生育率將加速中國人口老齡化。而男性勞動力過剩,會使得女性將更難就業。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剩男危機」的深遠危害,不亞於20世紀中葉的人口膨脹。
專家:生育政策或進一步調整
多名人口專家表示,如果未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幅度緩慢,不排除會對生育政策進行進一步調整。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設定的預期目標,到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小於等於112,到2030年穩定在107。問題是,接下來的13年,中國社會不僅要消化因前30多年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而累積的老剩男,還要面對未來13年可能產生的新剩男問題。
針對男孩為主傳統觀念、以及超聲波嬰兒性別檢驗兩大癥結,專家提出,一方面要扭轉重男輕女觀念,關鍵在於提高城鎮化、工業化、教育水平,真正提高女性社會地位、實現男女平等是治本之策。專家指出,於性別失衡的重災區農村,各級政府應該加快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走機械化、現代農業之路,減輕因強度體力勞動而產生的男孩偏好。同時,還需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養老體系建設、女性就業平等等制度設計。
同時,對於胎兒性別檢驗,實際上內地自2002年起對此早已明令禁止。然而,現有制度不完善和檢測技術發展,造成了禁令難落地。對此,專家提出建議,一是加強國家和地方立法工作,為查處「兩非」(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人工流產)、保障婦女權益提供法律依據。二是建立出生性別比治理聯動機制,加強衛生計生、藥監、公安等部門合作綜合治理。三是搭建數據共享平台,建立出生性別比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