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超市番茄會淡而無味? 中美科研團隊尋回失落的味道
為甚麼超市番茄淡而無味?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最近(1月27日)刊登專文,揭露「難吃」背後的基因秘密,並提出如何改善品種,尋找失落的味道。該研究由佛羅里達大學園藝科學教授Harry Klee,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所研究員黃三立,聯合擔任「通訊作者」,組成及率領20人研究團隊,集合中美科研人才以拯救番茄原有風味。
據《人民日報》報道,該研究得到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農科院創新工程及廣東省「珠江人才」項目資助,至今已歷時4年多。
品種選擇著用產量及保鮮能力
據《科學》簡介,番茄是世上價值最高農作物之一,中國為第一大生產國,美國則位居第二,兩國每年番茄銷售金額合共高逾10億美元。可是,正因番茄在市面大行其道,自二戰後投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味道亦愈變愈差。
Klee向《科學》及《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解釋,箇中原因為番茄生產商為求本小利大,最關注的是番茄產量、抗病性、顏色鮮豔度和果肉結實度,所揀選品種必須收穫龐大,並能在長距離運送保持新鮮。如是者,多年來生產商按產量及保鮮能力培植品種,有意無意間忽略味道變異,致使市面番茄一代不如不代,水汪汪又失去原有甜味。
消費者評審團試食101種番茄
《科學》引述研究內容,為了找回失落風味,該研究團隊比較商用番茄及野生番茄的基因圖譜,目標為鎖定影響果肉味道的基因組別。他們利用化學及基因分析398種番茄,又設立「消費者評審團」,試食由研究團隊裁培的101種番茄,用意在記錄市場口味選擇。其後科研人員利用「色譜法」(chromatography),蒸氣分解各番茄品種,釐清各自化學物質及組合。
最後,該團隊通過分辨出刺激味覺反應的揮發成份(volatiles),鎖定13組影響番茄味道的化學複合物,以及相應基因組別,從而判別相比野生蕃茄,市面番茄有什麼「基因缺陷」,導致味道相差甚遠。科研人員認為,只要將商用番茄及野生番茄配種雜交,只需幾年就能重新引進「好味」基因,即使維持現有大量生產,仍能夠保持原汁原味。
不過,《科學》引述明尼蘇達大學華裔園藝科學家 Changbin Chen意見,雖然從商業角度看,上述培育計劃切實可行,但他提醒如調整品種基因,或者會令到番茄保鮮能力下降,稍為縮減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