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承諾中國繼續推動全球化 如何回應國內不同聲音?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發表開幕講話,承諾中國繼續推動全球化。(新華社)

正當英國脫歐,特朗普入主白宮,保護主義山雨欲來,中國能領導經濟全球化進程嗎?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習近平以中國元首身份,破天荒首度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外媒體都密切注視其一言一行,期望北京會挺身而出,繼續推進全球經貿一體化。習近平確實在開幕講話表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他重申中國經濟長遠向好,未來會保持對外開放,營造寬鬆有序的投資環境,發掘市場潛力,繼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

對於全球化前途未卜,各界認為惟獨中國才有足夠份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貿領袖;另一邊廂,中國亦積極回應訴求,近年多次在國際場合如G20峰會和APEC表達領導意願,銳意提出「中國方案」,重振全球經濟。

新左派視全球化為社會問題禍首

可是,正如習近平所言,除了促進商品和資本流動,提供經濟增長動力,「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這些問題不獨困擾歐美發達國家,實則中國自身亦深受其害,以至同樣滋生反全球化思潮。

去年3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教授趙豐便在《人民論壇》撰文,國內湧現「新左派」知識份子,訴諸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批評全球化造成「國際資本主義在中國的擴張」,導致「官僚的腐敗和社會的不公」。新左派領軍人物汪暉亦寫過,中國發展問題同時是「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的問題」,「今天的腐敗經常表現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領域」。

這些爭論可不是空洞學理之爭,背後實與當下社會現實難題密不可分。在新左派眼中,中國經歷改革開放近40年,經濟成績雖然有目共睹,卻同時造成嚴重流弊;他們往往將幹部貪腐營私、貧富懸殊加劇、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歸咎於中共違背立黨初衷,為求搭上全球化快車,加速經濟增長,犧牲社會正義和分配公平。

「對壟斷的結構不反抗是不可能的,但反抗並不等於反對全球化,而是反對你這個全球化。」

汪暉:反抗是探索另類全球化

不過,汪暉早在2008年便在《裝飾》雜誌辯解:「對壟斷的結構不反抗是不可能的,但反抗並不等於反對全球化,而是反對你這個全球化。」當前全球化副作用頻生,迫使「社會形成自我保護」,與其說是「反全球化運動」,不如說是探索「另類的全球化運動」(alternative globalization),勉強用「保護主義」標籤根本無濟於事。

回到達沃斯論壇,習近平則認為:「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儘管看法不一,自其上任以來,中國似乎按新左派所開列病癥,逐一對症下藥,先是反腐打虎,抓捕貪官污吏,繼而修訂黨紀國法,務求建立長期反腐機制;另一方面,近年中央下令地方政府執行「精準扶貧」,按貧民需要因地制宜,目標為在2020年前達成超過5500萬人脫貧。

縱使外界寄望甚殷,領導人亦予以承諾,但實情為中國亦未能倖免,或多或少承受全球化副作用,掀起國內爭議。也許,中國能否領導全球化進程,保持穩定增長和對外開放固然為必須條件,然而關鍵在於北京可否摸索出另一條出路,興利除弊,規避歐美國家所遇陷阱,這一點與汪暉所言「另類的全球化運動」實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