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調料造假村再被曝光 工業鹽勾兌色素造醬油 李鴻忠批示嚴懲
內地《新京報》調查報道,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的一些普通民宅裡,每天生產著大量假冒名牌調料,「雀巢」、 「太太樂」、 「王守義」、 「家樂」、 「海天」、「李錦記」等市場知名品牌全部「中槍」。假冒調料通過物流配送或送貨上門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
在看到有關報道後,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作出批示:堅決不護短,堅決維護健康良性的市場秩序,堅決落實食品藥品安全法規,嚴肅認真調查,鐵腕出手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天津市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展開專項行動,全力組織嚴厲清理清查。
工業用鹽、食品加工廢料炮製名牌調料
其實早在2005年,該鎮就傳出查處假名牌調料黑窩點的新聞,十幾年來類似新聞不斷。時至今日,該鎮不僅造假活動依然猖獗,這些黑作坊還提高了警惕,增強隱蔽性,甚至具備了反偵察手段。有知情人士指,聚集在此地的造假窩點多達四五十家,每年產值以億元計,造價歷史長達十多年。
炮製假調料的過程令人觸目驚心。根據當地造假者介紹,造假醬油僅需要將工業用鹽、自來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劑按一定比例勾兌一下就可以,《新京報》記者指在造假現場看到的添加劑包括山梨酸鉀添加劑、苯甲酸鈉添加劑、三福牌甜蜜素、味精,以及兩個半袋的白色袋裝長舟牌「高級精製鹽」。
而該「高級精製鹽」的生產廠家表示,該鹽屬於工業用鹽,不可食用,不能用於食品生產。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專家劉少偉指出,工業用鹽含有大量雜質和很多有害成分,如亞硝酸鹽是致癌物,還有一些重金屬,會傷害肝臟、腎臟。而其餘的食品添加劑,必須嚴格按相關標準添加,過量的話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而另外有炮製香料「十三香」的黑作坊,原料竟是採用臨近鄉鎮瓜子加工企業加工瓜子後廢棄的香料。瓜子加工要先用八角、花椒、小茴香等調料浸泡,用過的這些廢料有人專門回收,他們把回收的廢料晾乾後再粉碎成粉末,而後以每斤兩元的價格賣給調料造假者。
由於大量造假窩點長期存在,在當地延伸出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獨流鎮當地亦有未掛牌的紙箱廠專為造假窩點生產各種外包裝紙箱。而生產瓶裝類的調料,還有專門的人回收舊調料瓶,利用火堿刷洗乾淨再賣給造假者。
從相互舉報到相互報信
獨流鎮造假歷史悠久,一開始造假人員之間競爭比較大,會相互舉報讓真正的廠家來打假。但時至今日,造假人員之間開始抱團,相互通氣、調貨。但是對於自己的制假窩點,相互之間都是不知道的。當地知情人士介紹,獨流當地調料造假人員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互通的圈子,一家警覺,其他所有的造假人員都能得到風聲。
當警方上門打假時,造假人士翻墻逃走,院內人士便宣稱是屋苑主人,將房子出租,自己對此造假一無所知,亦不知道租客是什麼人。而當地多處安裝監控攝像頭,院門口有陌生車輛路過亦會引起當地人的警惕。《新京報》記者在調查期間所乘車輛,甚至被停靠該鎮的車輛跟蹤過整整20公里。
知情人士指出,造假者的警惕性已經提高了,並不輕易出售貨品。「外人就算是想要買貨,這些造假者也不一定會賣給你。特別是一些做得規模大的,他們已經有自己全國穩定的客戶群,陌生人需要熟人之間相互介紹,才會賣貨給你。」這名知情人士說。而造假售假人員在賣貨到全國各地,與經銷商聯繫時,也並不採用真實姓名,有些人可能一直在做生意,但是相互之間並不知道姓名。
造假老大開保時捷
十三香打假負責人估計,獨流鎮的調味品假貨每日約有50萬的產值。據悉,獨流鎮大規模的制假窩點被四五家壟斷,這些窩點雇傭當地人,分散在鎮內多個地方隱蔽加工。當地做得大的窩點,一天出貨量差不多五六車。
而假貨的幕後老闆以劉某、邢某某等人最為知名,兩人年齡均為四五十歲,平常開著保時捷和奧迪轎車,但很少在窩點出現。
為了分散風險,大老闆會將製假窩點分佈到獨流的各個地點,有造假人士親口承認,生產不同的調味品有多個窩點,「不能放在一個院子生產」,因為「查到不就一鍋端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