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敦上」兩個優勢一個變數 吳敦義料可成國民黨新主席
台灣前副總統吳敦義周一(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義無反顧,勇於承擔」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包括國民黨「本土派」(本土藍)領袖王金平,中生代江啟臣、新生代蔣家後人蔣萬安在內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黨鞭廖國棟與一眾地方首長皆表態力挺吳敦義。
就在兩天前的1月7日,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表態參選,這意味在本年5月20日舉行的第7屆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將由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前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與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三人角逐--這將是決定國民黨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選部署之前哨戰,亦是決定國民黨未來之關鍵一役。
乘黨內分裂、基層黨員不滿乘時而起的洪秀柱,到底能否繼續「坐莊」,還是會被黨內實力堅強、得到國民黨各主要派系支持的吳敦義趕落台,抑或是郝龍斌漁人得利?《香港01》現為讀者分析。
2016年台灣大選,國民黨遭遇歷史性大敗,總統候選人、被視為國民黨下一任領袖之一的朱立倫辭任黨主席。「換柱風波」主角、被外界視為「急統」、地位「B咖」(二線角色)、外號「小辣椒」的洪秀柱在去年4月的黨主席補選中,擊敗「本土派」(本土藍)代表黃敏惠,成為國民黨建黨百年以來首位出任黨主席之女性。然而,當時就有分析指出,洪秀柱之所以能順利當選,固然得力於國民黨內唯一專業黨部、以高投票率著名、以退役軍官子弟為核心的「黃復興黨部」支持有關;但當時黨內各重量級人物皆沒有出選「補選」卻是關鍵--當時就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其因是為了部署本年舉行的第7屆國民黨黨主席選舉。
不出所料,台灣前副總統吳敦義周一(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義無反顧,勇於承擔」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包括國民黨「本土派」(本土藍)領袖王金平,中生代江啟臣、新生代蔣家後人蔣萬安在內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黨鞭廖國棟與一眾地方首長皆表態力挺吳敦義--就在兩天前的1月7日,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表態參選,這意味在本年5月20日舉行的第7屆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將由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前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與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三人角逐--這將是決定國民黨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選部署之前哨戰,亦是決定國民黨未來之關鍵一役。《香港01》將為讀者作分析,三人勝算為何,有何不足:初步分析結果是吳敦義當選呼聲最高、洪秀柱連任有難度,郝龍斌或成影響勝負的「造王者」,以爭取來年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籌碼。
吳敦義具資歷與威望
之所以說吳敦義呼聲最高,在於吳敦義有兩大優勢;但亦有一個重要變數。
第一個優勢是資歷與威望。與洪秀柱同年出生的吳敦義不僅在黨內資歷完整,從地方到中央亦有豐富的選戰經驗與行政經驗,與洪秀柱相比,吳敦義在國民黨內人脈資源豐沛得多。就國民黨黨職而言,吳敦義從下到上曾擔任台北市黨部主委、國民黨中常委、中央評議委員團主席、秘書長、第一副主席至以至代理主席,黨內人望非這位屢被黨內大老批為「暴衝」的洪秀柱能所比。就競選經驗與行政經驗而言,吳敦義早在1973年就獲國民黨推薦參選台北市市議員並當選,其後又返鄉(吳是南投人)參選南投縣長,成為其時最年輕之地方首長;又在1990年任高雄市長並於1994年連任成功;2002年再次返鄉參選南投縣立法委員,連續三屆當選;2009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時任總統馬英九任內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並在上屆馬英九任期間擔任副總統,更是洪秀柱無法比肩。
一般情況下,資歷與威望是「資產」而非「包袱」,在國民黨慘敗後亟需改革的情況下更形寶貴--觀乎洪秀柱從黨主席補選勝出後,國民黨黨內不服洪秀柱之聲此起彼落,洪秀柱本人與國民黨黨內要角特別是立委,關係難言親密,在黨內大有「無兵司令」之感。當中固然與洪秀柱觸動到彼等既得利益有關,但其關鍵處始終在於洪秀柱屢次失格,不顧黨內凝聚已久的共識(如不斷力推「一中同表」)--洪秀柱以其在立法院辛辣問政的風格領導國民黨,故時有洪秀柱以意識形態行先,不願務實忽視黨內整合的批評--重點在,與洪秀柱相比,吳敦義在國民黨這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即便缺乏「一掌定乾坤」的「大魄力」,至少也能整合、修補「本土藍」、「正藍」與「統藍」三大路線之爭的威望,以迎接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大選。
事實上,吳敦義在參選感言中大打「經國牌」,實在不無強調自身在黨內的「正統傳承」之地位,反照在黨內一直被視為「B咖」(二線)的洪秀柱。吳敦義在感言中提到在台灣地位崇隆的蔣經國對其之提拔與讚許,說到當年「經國先生在便條紙上親筆寫上吳敦義三個字」時更忍不住哽咽;又稱按照蔣經國指示,國民黨要「深根」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並強調蔣經國所說過的這些話「迴盪在耳邊數十年來沒有忘掉」--洪秀柱不顧黨內反彈,力推「一中同表」,其種種「急統」行徑不僅引起佔國民黨半壁江山的「本土藍」不滿,更引起包括馬英九、吳敦義等為首的「正藍」不滿,要「深根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可謂對洪秀柱的「直擊」。
吳敦義得到黨內各主要派系支持
第二個優勢在吳敦義得到黨內各主要派系公開「祝福」,輔以「第一個優勢」一同分析,黨內對現任黨主席洪秀柱之不滿、希望「柱下」的政治現狀實在是不言而喻。包括國民黨「本土藍」領袖、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中生代江啟臣(亦為黨團書記長)、新生代蔣家後人蔣萬安在內的多位立委、中常委,以及黨鞭廖國棟與一眾地方首長如南投縣長林明溱、彰化縣議長謝典霖等表態力挺--如果說江啟臣、蔣萬安、廖國棟等人支持吳敦義是可以預期,那作為「本土藍」代表、在2013年的「九月政爭」與馬英九鬥到天昏地暗的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在去年年底公開表態支持被視為「馬系」的吳敦義成為黨主席,稱「吳敦義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大家都期待吳來做,若能公平競選,出來選也符合眾人期待」可謂一槌定音;而王金平這句「吳敦義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其實還有下一句,就是「郝龍斌也是很好的人選」,又暗批洪秀柱領導方式,指「國民黨不能用義和團式做法處理爭議,要讓人民感覺理性,黨才能有更好的未來」--言下之意,就是「anyone but hc(秀柱)」。
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後,伴隨時間推移,國民黨漸漸出現的所謂「本土派」(本土藍)實在是情理之內;但所謂「深藍」漸漸分裂成為以馬英九的「維持現狀」、「一中各表」為核心理念的「正藍」,與「深化九二共識」、「力促統一」的「統藍」--在「本土藍」與「正藍」互相傾軋之時,以洪秀柱為代表的「統藍」,挾對國民黨上層精英不滿的軍公教「彈出」,最後才造成如此局面。王金平的公開表態,釋放的政治信號就是「本土藍」寧如支持「正藍」,也不願「統藍」的洪秀柱繼續存在。
「黃復興黨部」取態成關鍵
所謂「一個重要變數」,是指在以退役軍官及其子弟為核心,素以動員力強、投票率高的「黃復興黨部」會否繼續支持洪秀柱,還是會倒向吳敦義,甚至是公開支持郝龍斌--抑或是出現第四種情況,即「不表態」或「沒有共識」;以及郝龍斌的「認真程度」。「黃復興黨部」之所以重要,乃因「黃復興黨部」是國民黨內唯一專業黨部,即黨內唯一有組織、有資源而又合法的「黨內黨」,其態度至關重要;事實上,洪秀柱之所以在去年4月的黨主席補選「跑出」,外界普遍意見是認為黃復興黨部之支持為其主因--洪秀柱近期祭出的「拼選改革方案」被認為是擴大「黃復興黨部」影響力的方案,作為黨內「宿老」,吳敦義亦不可能不去拉攏黃復興黨部--事實上,吳敦義縱使反對改革方案中被認為是有利洪秀柱的「拼選」部份,但亦主張「應增加其黨代表名額」以安撫黃復興黨部,可見黃復興黨部實在是黨主席選舉必爭之地。
觀乎黃復興黨部在洪秀柱上台後的種種互動,並無「熱情變淡,愛情消散」的大跡象;而洪秀柱亦明白黃復興黨部是其在黨內幾乎的唯一憑藉(任主席後亦向其「派糖」)--郝龍斌全力狙擊吳敦義、吳敦義狠狠得罪黃復興黨部,這是沒有一眾黨內「大老」加持的洪秀柱唯一變數。然而,此情形發生的機會並不高--一來吳敦義深闇國民黨黨內文化,身段柔軟,在此一關鍵時期不太可能去挑釁黃復興黨部;在此情形之下,吳敦義作為黨內威望甚高的領袖,黃復興黨部亦不太可能公開反對吳敦義,而吳敦義其實只要做到黃復興黨部不致於公開反對之,即已功成一半。二來在參選時表明希望國民黨主席「不只是熱衷海峽兩岸的高空,而是知道老百姓苦在哪裡」的郝龍斌,也是反對洪秀柱這種「急統」行徑、對其「暴衝」深感不滿的黨內高層之一;郝龍斌的最大盤算,可能就是扮演在選戰中「造王者」的角色,在最後關頭可以多在吳敦義一方多賺籌碼,以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