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渡出任監察部部長 監察委人事布局開啟?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監察部部長楊曉渡(網上圖片)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經表決決定任命張毅為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命劉昆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決定任命楊曉渡為監察部部長。

據《多維新聞》報道,中紀委副書記楊曉渡被任命為監察部部長值得外界持續關注。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楊曉渡系1953年10月生人,他在197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5月參加工作,擁有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楊曉渡早前已當選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2014年1月增選為中共中紀委常委、中紀委副書記,並擔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在中共十八大之前,楊曉渡曾於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間,出任上海市副市長,隨後在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還同時兼任中共上海市委紀委書記,並於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時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六中全會後 京晉浙試點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據了解,監察部是行使予行政監察權力的國務院監察機關,也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

根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決定,中紀委與國務院監察部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的制度,並同時履行中共對黨員的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兩項職能。

但是,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六中全會以「從嚴治黨」為主題,對國家監察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中全會公報寫道:「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

從上不難看到這是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將監察機關與人大、政府與司法機關並列提出,意味著監察將從政府的內部監督變為另外一個機構,成為外部監督,更具有獨立性。早些前,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到,「對監察體制改革的目標設定為:建立黨統一領導下的國家反腐敗工作機構,深入推薦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實現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的全面覆蓋。」

而且,中共罕見地將此舉定性為「重大政治改革」,許多中國分析人士也紛紛看好「權力集中高效」的監察委成為中國的「廉政公署」,為中國的政治生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6年11月,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左四)在北京、山西、浙江調研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新華社)

推測楊曉渡將任監察委一把手還為時過早

這裡需要談及一點則是,在中國現行的監察體制中,中紀委和巡視組代表中共黨進行紀律監督,其中監察部、預防腐敗局和審計署為國務院機構,反貪局則是檢察院機構,代表司法體系。有觀察者表示,由於中國國家體制為中共領導,因而中紀委在歷次反腐鬥爭中影響頗大。但是,監察體制改革之後,政府的監察部門將並入監察委,監察範圍將大大擴張。

若是結合上述所言,此番楊曉渡任監察部長其實並不出意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倘若以此推測他將任監察委的一把手還為時過早。分析稱,中國未來的監察委一把手可能有兩種模式,其一,監察委本身為副國級但不排除中紀委書記兼任主任之職,這樣的好處即是,打破其出國訪問身份的尷尬;而另一種或許是由副國級領導人直接任監察委主任之職,也可能由排名第一的中紀委副書記直接兼任。

當然,無論將來監察委主任之職由誰擔任,他所肩負的重任更加巨大。現在中國大陸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也對推進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