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港大演講變紅歌大合唱 《我的祖國》何以成啟蒙歌?
近日,香港媒體播出台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10月時在香港演講的片段在網上瘋傳,其原因倒不是因為演講精彩的內容,而是演講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當時龍應台問及台下聽眾的「人生啟蒙歌曲」時,全場合唱《我的祖國》,引發網上輿論熱議。
此次的講座是香港電台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大學問」系列之一,講題為「一首歌,一個時代」,10月7日舉行,12月14日才在媒體上播出。據觀察者網報道,龍應台在演講中回顧不同時代傾聽過的歌曲,她表示,一首歌能夠經歷數十年依然不被忘記,是因為它是時代、是歷史,更是每一個人的回憶與安慰。她還強調「歌有自己的腳,然後它走自己獨立的路」。
但當龍應台向台下聽眾提問「人生啟蒙歌曲」是哪一首時,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稱,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龍應台驚訝地反問﹕「真的?《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沒想到台下即有觀眾開始唱﹕「一條大河波浪寬……」,初時歌聲還比較「單薄」,但合唱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竟演變成全場觀眾大合唱。
《我的祖國》是大陸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上甘嶺》主題歌,可以稱之為經典的「紅歌」。該段影片在網路瘋傳後,許多大陸網友稱自己「感動地哭了」、「愛國港人還是佔大多數」,也有網友調侃說,「這是一場洗腦對決」、「真替主講人感到尷尬」。
經典是觸及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
此外演講還設有問答環節,龍應台在回答學生提問時,談起「什麼叫經典歌曲」。她強調,所謂的經典是超越「假造的規範」、「強制的壓迫」和「能夠觸及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似乎是回應台下觀眾合唱《我的祖國》。她還認為,「一個好的作品……有各種不同的、微妙的(優點),不見得能用公式區分」,在分析歌曲時,不需要去回答諸如「思想性夠不夠」一類的問題。
據報道,講座現場氣氛良好,龍應台在演講最後時表示,「沒有不懷希望的權利……就算未來的香港沒希望,台灣沒希望,大陸沒希望,還是應繼續愛身邊的人。除了希望之外,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我的祖國》大合唱片段,請由16分17秒開始觀看:
龍應台撰文回應事件
在片段被瘋傳後,龍應台親撰寫短文回顧了在香港的經歷,她表示,在當日可容納千人的禮堂中,大概一半港人,一半大陸生,少許台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她稱,因時代不同,每個人對「啟蒙歌」的回答也有所不同,香港的朋友,往往想到的是英文歌。因此在周偉立教授回答「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龍應台表示,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我欣賞他的誠實。七十年代的香港,尤其是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學,所處的氛圍曾經被稱為「火紅的年代」,那時的港大學生,在英國帝國統治的陰影中,是多麼憧憬那個紅色的「祖國」可以帶來公平正義和民族自尊。因此我願意傾聽。
龍應台稱,讓我驚訝的是,原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一首歌,在不同的時空裡,撞見不同的記憶,就產生不同的情愫和意義。歌的意義會轉換,歌的溫柔力道強於刀劍,正好是我整個演講的核心。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