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改革嚴控團員比例 謹防團員氾濫、「青年官僚」
繼今年6月官方頒布《共青團改革方案後》拉開共青團改革序幕後,近日,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發布《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將初中(相當於香港中三)、高中階段(相當於香港中四至中五)畢業班團學比例分別控制在30%、60%以內。同時,團委書記將有專門指派的人擔任,不再由學生擔任。
然而,上述改革是否奏效,則是要看共青團是否能夠改革自身「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習氣,並且大膽創新增強自身感召力,真正做到年青人的先進帶頭人。
共青團歷來備受詬病,一方面,是不按標準廣收團員、造成基層團員氾濫的尷尬。按照規定,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可以申請加入共青團,然後團組織根據團章標準甄選——包括思想進步、擁護執行中共的路線方針;具有良好共產主義品德,團結周圍年青一同進步等等品質。簡單來講,共青團的初衷,乃應具有模範、帶頭作用。
而據團中央組織部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中國共青團員數量高達8746萬名,基層團組織387萬個,其中,中學生團員比率超過40%,而據筆者早前在內地求學經驗,一個中學班級中,近乎人人皆可入團。今次改革,就是要嚴控團員氾濫。
同時,團員幹部亦被批「青年官僚」,改革亦強調團委書記不再由學生擔任。早前,中共中央巡視組炮轟共青團,力數共青團「4化」問題。第1是「機關化」,意即幹部尸位素餐,缺乏工作熱誠,「慣於坐在機關指導推動工作」;第2是「行政化」,過於依賴僵化行政架構,未能有效覆蓋新青年群體,更以為下達一紙行政命令就代表履行工作責任;第3是「貴族化」,幹部委員「重精英,輕草根」,缺乏代表性;第4是「娛樂化」,宣傳活動太過迎合青年口味,未能實現引導思想和潛移默化的目標。
《聯合早報》刊文指,此次改革能否奏效,既要看共青團組織能否改善以上「四化」不良習氣,又是否能真正與時俱進吸引、號召年青,讓大家感受其「先進性」。如果不從源頭找出共青團缺乏感召力的癥結,或將產生新的「青年官僚」,背離改革初衷。
共青團與受詬病的「團派」
另一方面,共青團高層常被冠以「團派」代名詞,被外界視為中國政壇一大勢力。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胡耀邦、胡錦濤曾任共青團最高領導人;現任總理李克強、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都曾擔任過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前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在團中央任職16年。共青團改革的提出,也讓外界輿論對「團派」熱議紛紛。
《紐約時報》早前刊文,認為中共政治共青團,「這實際上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自己的前任和前對手不斷縮減的影響力寫下了墓誌銘,許多通過共青團晉升上來的官員已在習近平時代被邊緣化。」然而,亦有分析指,所謂「團派」並非中國政壇一個嚴格界定的派別,但也確實揭露了文革之後幹部普遍「年青化」、官場升遷最快通道這個事實。
最近出版的《<关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輔導讀本》中,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撰文《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指中共在選人用人上要糾正唯票、唯分、唯生產總值、唯年齡等取人偏向。胡錦濤時期的前期,缺乏基層經驗的共青团中央的官員常常被委以重任;然而後期,腐敗成風,社會矛盾尖銳,這些缺乏基層經驗的領導人,在治亂之中卻顯其短。
而在中共十八大後,政坛湧出了一個新現象,就是一批年齡大的官員受到重用。習近平用人導向上提出重視一线的縣委書記選拔任用,推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評選和全國縣委書記大輪訓,是這一新的用人思路直接體現。不難理解,中共希望通過對共青团的徹底性改革,讓其回歸本位。中共的人才來源是多元的,而共青团只是其中一個重要來源,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