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詐騙五新招微信成重災區 物流公司1元賣個人資料
新年將至,電信詐騙更見活躍,而且新招頻出,令人防不勝防。去年本港大量受害者受騙,市民必須提高警覺,避免上當,以免損失金錢影響過年心情。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內地官方媒體歸納多宗騙案,得出「貪」字果然是得個貧。
內地詐騙案日增,《新華社》總結近年多宗騙案,配上案例,分析騙徒常用手法,警醒民眾。俗語說「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中獎」、「手續費」情節雖舊,但仍有人多次上當。昆明市公安局近日公布案例,80多歲的王大爺於3個月內遭相同手段詐騙4次。
騙徒訛稱以100萬人民幣(約港幣120萬)收購王大爺的工藝品,但每次需徵收7萬(約港幣8萬)手續費。王大爺雖多次被騙,但仍深信不疑,照舊繳交第4次手續費。直至損失42萬(約港幣50萬)才報警。
報道指2015年10月至12月間,公安部偵破超過1.5萬宗電訊詐騙,經濟損失嚴重。公安局指,物流公司亦會販賣民眾個人資訊予詐騙集團,1則資料售1元,形成利益關係鏈,市民防不勝防。
除傳統的欺騙手法,騙徒利用新科技及社會熱話為橋段,在微信尋找「獵物」,欺詐市民。新招數主要有5種:
偽裝身分︰假扮「白富美」或「高富帥」,色誘微信圈「附近朋友」,得到對方信任後,即露出真面目,以家人有病等借口騙取金錢。
代購詐騙:騙徒在微信圈假冒正規網店,以優惠、折扣、海外代購作招徠,欺騙市民,收錢後,貨與人一同人間蒸發。
騙取同情心:虛構尋親、扶貧等故事,在微信以「愛心傳遞」的方式發布,欺騙市民的善心和金錢。
點讚詐騙:冒充商家發布「點讚有獎」的信息,以套取市民的個人資料,再以「手續費」、「公證費」等借口詐騙。
公眾帳號:盜取商店的公眾帳戶,以招聘兼職或打手,在淘寶幫忙增加購物信譽為由。
另外,二胎政策也成為新的詐騙理由。騙徒向市民訛稱二胎家庭可領津貼,但需要驗證。受害人在自動櫃員機驗證後,隨即損失幾千元。此外,報道指部分二維碼含木馬病毒,也是騙徒常用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