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內地電影審查:簡政放權還需時 避談分級限產業發展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電影產業促進法》將於明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此同時,實施多年的《電影管理條例》將依據《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修訂完善。(視覺中國)

今天(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以146票贊成、1票反對、8票棄權,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在發布會上指,簡政放權、激活市場的活力是電影產業改革推動的重要方向。這次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實踐中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等,《電影產業促進法》沒有新增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制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等行政審批的項目,這是取消和減少審批項目。

有觀察人士認為,內地在電影產業方面的管控意識明松暗緊,而在電影分級方面的管理缺位,實際上限制了電影產業的未來。

王健林表示萬達明年將開始向全球大片進行聯合投資。(網上圖片)

簡政放權的20多年歷程

關於內地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然而,草案初稿完成後一直擱置,直到2004年才再次激活立法進程。2011年出台草案徵求意見稿,2015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同意將該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自此,電影產業促進法駛入立法快車道。

為什麼立法進程在2015年突然加速?

隸屬最高檢的媒體正義網援引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分析稱,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制定和出台,有著獨特的背景。

在饒曙光看來,即將到來的2017年將成為中國電影的另一個重要拐點:一方面業內預測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的電影市場,另一方面國產電影市場將面臨全面開放的考驗,好萊塢全線壓境的挑戰也將前所未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產業立法走上前台。

有分析指,內地電影市場的潛力巨大,且中資資本亦看好全球電影市場的盛宴。王健林等人強大的資本背後若隱若現更為復雜背景的資本,如果內地依然保持過於嚴苛的電影審批制度,只能是自捆手腳。此次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所觸及的簡政放權,其一是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其二是簡化審批程序、規範審查標準。

最新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並無國際通行慣例的電影分級制度的內容體現。(網上圖片))

但事實上只是將事前審查改為事後審查——促進法規定,電影主管部門加強對電影創作、攝製、發行、放映等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創新管理手段,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社會投訴處理制度並建立社會信用檔案制度,加大對電影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

目前內地對電影管理的視角多集中在「偷票房」和「天價片酬」環節上,分析人士稱,這當然與大陸媒體環境有關,媒體引導了公眾的視線集中於此,而忽略了真正影響內地電影市場要素並非這兩項。作為承載「意識形態」和文化形態的電影產業,必然會在中共固有的大思維框架下制定政策,而很難從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市場角度考量如何制定政策,簡政放權的路還很長。

電影分級遙遙無期

最新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並無國際通行慣例的電影分級制度的內容體現。

內地一直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雖然已經多次有人提出應該建立這樣一套機制,但是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動靜。電影業內人士稱,中國對電影的審查實際上是通過對電影中某些鏡頭的刪減以達到讓所有年齡觀眾都可以觀賞的目的。

新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稱,鼓勵電影放映者采取多種措施,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城鎮低收入居民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等觀看電影提供便利,政府可以發放獎勵性補貼。

分析指,相關條例看似照顧到了社會弱勢人群,但實際上依然是一刀切式的管理思維,本質上依然是行政不作為。

內地電影從業者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從實際運行情況看,急切需要確立電影產品分級制,現在國內電影市場已經國際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出於和國際電影市場接軌的意願,搞分級制也是中國電影產品走入國際市場的必然需要。電影產品建立分級制,實際上是有利於電影的雙向發展和滿足電影的雙向需要。

觀察人士認為,內地對電影審查制度過於審慎的態度,導致「促進法」毫無放手之意,文化行業尤其自身的運行規律,行政手段的干預過強,很難達到市場期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