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扒磚道路穿行 山西最原汁原味明長城「月亮門」倒塌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月亮門」原貌。(網絡圖片)

山西廣武明長城的標誌性景觀、有「月亮門」美譽的殘存長城敵樓於上周一晚至周二清晨(3日至4日)發生坍塌,原本的門形建築只半堵殘牆變「一柱擎天」。有國內學者表示,長期風雨侵蝕、村民從長城扒磚取土建房、旅遊開發等均對長城造成破壞。

發生坍塌的山西廣武明代長城,建於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有十六座敵樓,其中五座至今仍保存完整。「月亮門」原是一處敵樓被風雨侵蝕剩下的一個拱形殘體,因門洞形似月亮而得名。據了解,北京京郊的八達嶺、山海關等長城雖然雄偉壯麗,但已不是原狀。只有廣武明長城未經過人工修復,保持歷史原貌。所以,北京曾把這段長城作為修復京郊長城的依據,文物價值高。

除此之外,廣武明代長城敵樓、磚牆、烽火台歷經400多年風雨,是山西境內構造最精緻,也是萬里長城最長的一段原汁原味、現存包磚最完整的古長城。有國內學者表示,對長城的破壞有不同因素,包括長期風雨侵蝕造成自然損毀;多年來沿邊村民耕地建屋,直接從長城扒磚取土,道路截斷穿行牆體;旅遊開發和破壞性修復使很多關口原始風貌消失,還有就是多地的礦山、採石場私挖濫採,對長城和當地生態造成毀滅性破壞。

長城是中國極其重要的文化遺產,但當局對長城的保護欠佳卻屨惹爭議。早前就有網民披露,位於遼寧綏中縣的「最美野長城」經當局進行修繕工程後面目全非。當局不僅用砂漿抹殘缺垛口牆,還以灰色物質覆蓋城牆頂面,使該段長城經修繕工程後完全失去原有風貌。一眾網民質疑有關當局破壞重要國家文物,有人更表示「這種修葺簡直比破壞還可怕」。

倒塌以後變成「一柱擎天」。(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