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稱中國對亞洲四個周邊外交戰略已經奏效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謝鋼稱中國在亞洲的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奏效。 (中國網)

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昨天(4日)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中國對東亞「遠交近攻」、對東南亞「潛移默化」、對中亞「反客為主」、對南亞「合小攻大」的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奏效。

對東亞「遠交近攻」

謝鋼分析稱,中國在東亞推行「遠交近攻」策略,就是與美國友好,牽制日本和韓國,但這個「遠交近攻」是以多組合形式交替進行著,時而「遠交近攻」、時而「遠攻近交」 ,也可能「遠攻近攻」。他認為,多組合式「遠交近攻」戰略的主要成果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吸引大批境外投資,日本、韓國和台灣的資金都為中國大陸的崛起做出貢獻。「把敵人變為投資者,這是大收穫。」

對東南亞「潛移默化」

2012年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首次發生聯合聲明流產事件,此後東盟在南中國海相關重大問題上難達共識。謝鋼認為,東盟呈現分化跡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對東盟的「潛移默化」戰略已經奏效。當下的中國與1994年加入東盟區域論壇的中國很不一樣。借助於自由貿易協定以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連接,中國已不動聲色地提升其在本區域的影響力,在不知不覺中對東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國在南亞外交上「合小攻大」,利用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緬甸和斯里蘭卡等「小國」來遏制印度這個「大國」。(新華社)
謝鋼認為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已取得進展。 (中國網)

對中亞「反客為主」

另外,謝鋼認為中國在中亞「反客為主」戰略已取得顯著進展。雖然由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仍掌控中亞的安全問題,但由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成為中國、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重要對話平台,在處理邊界糾紛、能源合作、經濟合作及反恐問題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中亞國家現在經濟上也越來越依賴中國,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其能源有約八成輸往中國,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逐步落實,「反客為主」的戰略將進一步推進。

對南亞「合小攻大」

中國在南亞「合小攻大」,指的是利用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緬甸和斯里蘭卡(小國)來遏制印度(大國)。謝鋼指出,中國的戰略在南亞相對停滯不前,但從經濟角度分析,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僅為32億美元,與中國在整個南亞約120億美元的投資相比十分薄弱,顯示「合小攻大」戰略效應仍在發酵。

此外,謝鋼認為雖然現在仍看不出中國在印度洋實施包圍印度的「珍珠鍊」戰略,但不表示未來不會落實。「珍珠鍊戰略」不僅將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國和馬爾代夫連在一起,還涉及索馬里和吉布提。有分析認為,中國試圖通過海外基地形成「珍珠鍊」,增強中國軍隊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影響力,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及獲取更多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