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解讀】中國特色的「被騙」
香港01特約轉載:何亦文
公安部長郭聲琨近日在上海表示,打擊電信詐騙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齊抓共管,精確打擊」。由於郭聲琨具有國務委員的身份,相信他這番言論是在協調公安、銀行、電信公司等多個部門的聯合行動。
幾乎是同日,中國警方將129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疑犯從亞美尼亞押送回國。去年11月從柬埔寨押送39名疑犯至廣州;與此同時,另外90名押送到北京;一個月後,在老撾抓獲電信詐騙疑犯470名,全部押回國……這只是互聯網上摘錄的幾篇相關信息,728人,不是個小數字。
看來郭聲琨的講話與兩天前的跨境押送行動有著直接關係,意味著電信詐騙在內地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如果你打開一個星期沒有使用內地手機,會出現數十個陌生電話號碼;如果你的內地手機來電必接,不是貨款、買樓賣樓廣告,就是各式各樣的行騙電話;朋友和親人手機、微信被盜號的報警通知接連不斷,內地電信已經到了真假難辯、騙局叢生的地步。不久前即將入學的大學生被騙、知名大學教授被騙,搞得人心惶惶。
一年來政府動用警力、外交資源不遺餘力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為什麼詐騙之風愈演愈烈?傳媒報道、口口相傳,電信詐騙作案手法理應家喻戶曉,卻仍有人中招受騙,內地人就那麼傻、那麼好騙?
有內地網民分析說,內地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後大多數家庭都有存款,特別是退休老人極少與外界聯繫,不上網獲取相關信息,容易成為行騙的「犧牲者」。
此種解釋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問題的全部。試問,哪個國家沒有「銀髮族」?
近年內地表面上看通貨膨脹率不高,但真實的感覺是物價飛漲,居家老人可能對此更加敏感,擔心手中的養老錢縮水貶值。如果行騙者掌握老人的基本信息(個人信息被盜時有發生),高額投資回報的謊言在花言巧語的包裝之下很容易令老人中招。
其二是行騙者利用執法部門權力大、不按規則行事的印象,以「你的親人在某地犯案,如果付款可以取保候審」為威脅誘餌,令人信以為真。比如去年騙徒假借「中聯辦」名義行騙。
「人傻,錢多,速來!」收筆時想起薄熙來2009年在重慶「打黑」時,有北京律師向同行們發出有利可圖的信息。被屈打成招的重慶私人老闆們真是那麼傻嗎?生命旦危,惟有花錢免災一條生路。
其三是對公共安全缺乏信心。「你的家人遇到車禍」、「你的朋友正在醫院接受搶救,急需按金」等謊言之所以得逞,原因之一是上述情況經常在內地發生。
其四是貪財、希望一夜暴富者眾多。幾年前有騙徒在內地私下印刷兜售所謂六合彩秘訣,並留下香港大報業集團的電話,一時間那家報館查詢電話接連不斷,搞得整個公司苦不堪言。恰逢筆者在那家公司供職,幫助接了幾個電話,有女人聲淚俱下地哀求說: 「先生行善幫幫忙,我們一家的錢都按照『秘訣』買了六合彩,如果這次再不中就家毀人亡了。」
台灣行騙經驗+執法部門不秉公辦事之印象+社會安全信心低+……這就是「中國式」被騙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