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散步式」外交,形式輕鬆心結依舊
香港01特約轉載:何亦文
屈指算來,習近平與奧巴馬的交往從2013年加州安納伯格莊園開始,經過中南海的瀛台夜話、賓夕法尼亞大街的秋夜漫步,到今次西子湖畔,已經足足走了四年。這種被稱之為輕車簡從、捨去繁文縟節的交往形式,營造了表面輕松的氣氛,但彼此的戒心、兩國間的結構矛盾並沒有因「散步」而消除。
有一種判斷——中美關係在今次G20峰會上回暖,這可能是每次「散步」後給人的印象。記得賓夕法尼亞秋夜散步後的場面嗎?習近平回到北京便收到美國主導的TPP簽署協議的消息,不久中國便發出要參予全球治理的壯語。
時至今日,奧巴馬的總統任期只有三個月時間,中美這兩個充滿戰略敵意的大國怎能通過短短三個半小時的西湖「散步」峰迴路轉?
僅就這次高層會晤而言,除了台灣、涉藏、人權這三個困撓兩國關係的「傳統問題」,薩德成為談判桌上的新問題。關於薩德,習近平態度強硬、明確,將其稱之為威脅到中國「戰略安全利益」。何謂「戰略安全利益」?新華社為薩德入韓連續發表七篇評論,稱「保衛戰略安全利益絕不妥協」。這「七論」令人連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與前蘇聯的論戰「七評」,之後蘇聯動了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念頭,中美「姻緣」由這而起。
習近平要求美方在南海和平穩定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對於「建設性」,一般理解是:富有新意、具有可行性。中方強調堅持「與直接當事方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具有明確的排他性,美國的「建設性」在哪裡表現?
習近平處理中美關係始終強調建設「傳新型大國關係」,除了不衝突、不對抗,還有太平洋足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更具體地說,就是西太平洋事務由中國主導。美方對於這項提議在2013年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有所回應,但之後只是中國單方面的強調,這次同樣如此。
在中方看來,「重返亞太」是奧巴馬為中美關係留下的「負面遺產」,薩德、南海都是這個遺產的具體內容。中美在南海的博弈、薩德入韓,說穿了就是兩國在亞太的主導權之爭。
之所以中美關係在G20峰會上給人以回暖的錯覺,因即將告別白宮的奧巴馬多少有些意興闌珊,化解「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結構性矛盾更非一日之功。於是他個人表情上較過往三次會晤輕鬆、言辭也溫和許多。一如既往,北京方面給予這次會晤以「成果豐碩」描述,目的是為這場今年最盛大的「主場外交」增加成功色彩,同時也希望「坦誠、深入、友好」的氣氛,延續到白宮的新主人,無論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