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看台灣大選「五大盲點」
蔡英文今次競選,多次保證在台海問題上「有溝通,不挑釁,無意外」。她可能真的這麼想,但局勢發展是否如她所願又是另一回事了。
誤解1:蔡英文曾為李登輝起草「兩國論」,所以她是台獨分子
「兩國論」這個名詞和它引起的爭議,可能是兩岸關係自1949年後的最大烏龍。話說在1999年,已到最後一屆任期的北京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一心想在台灣問題上做出成績,令自己可以留名青史,所以江希望藉兩岸之間的半官方渠道搞「政治談判」(即著名的「汪辜會談」),其目的就是想迫台灣訂出「統一時間表」。
1999年7月,時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接招回應提出,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北京認為,此說不合乎兩岸在1992年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因為「一中」共識被視為是兩岸談判的前提,所以兩岸政治談判也泡了湯。
兩岸「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這個說法蔡英文也有份起草,一方面大陸強烈批評,另一方面台獨門派大表支持,所以大家很容易以為蔡英文主張「搞台獨」。殊不知,「搞台獨」並非李登輝提出此說的初衷,李登輝的目的,只是想維持台海現狀,刻意留難欲搞「談判統一」的江澤民罷了。(注一)無論是李或蔡,所主張的都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均支持的「維持現狀」,所以嚴格來說,他們均難以定性為「台獨分子」。
說到底,「兩國論」若叫做「特殊兩國論」會較精確。有台灣急獨派學者如施正鋒等指摘,李登輝指「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顯示其「兩國論」有「強烈的統一傾向」(注二)。施正鋒是呂秀蓮的主要幕僚。
事實上,即使和中國大陸交往頻繁的商界精英,也大多支持李登輝此說。(注三)其實,當時還有其他台獨人士表態強烈反對「特殊兩國論」,只是主流傳媒未有廣泛報道。
客觀上講,「特殊兩國論」固然令江澤民的「統一夢」遙遙無期,但它實際上也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拖住了台灣「急獨派」的後腿,令「急獨派」無法成為綠營中的主流,以及不斷邊緣化。
大陸傳媒因為要跟著中宣部口徑,硬把「特殊兩國論」說成為「兩國論」,於是「兩國論就是台獨」的誤會便形成了。
蔡英文今次競選,多次保證在台海問題上「有溝通,不挑釁,無意外」。她可能真的這麼想,但局勢發展是否如她所願又是另一回事了。
誤解2:這次台灣大選又是「統獨之爭」
跟過去的選舉不同,今次台灣大選,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主打經濟牌,而非政治議題。由於台灣經濟長期停滯不前,民進黨主張擴大社會福利,提高最低工資,支援創意產業。對外方面,民進黨主張減少對中國大陸依賴,主力參與由美日縴頭纜,沒有中國份兒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英语: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TPP)。國民黨方面,自然是強調要加強和周邊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協作,以增加出口的方式來拉動經濟。國民黨主張的對外經濟協助,亦自然沒有民進黨那麼「揀擇」,對中國大陸大力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縮寫RCEP),國民黨也主張積極參加。
很籠統地說,這場選戰其實也是「親大陸」和「親美國」的路線之爭
不過,經濟議題其實也離不開政治。國民黨主張參與RCEP,將意味該黨贊成確認所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縮寫ECFA)中存在,但又未被落實的一切協議。2014年,台灣出現一場波瀾壯濶的太陽花運動,這場抗爭之所以爆發,就是因為2014年3月17日下午,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一群大學與研究所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的反對而引起。
民進黨稱不反對ECFA及其附帶協議,但該黨主張,就有關ECFA的後續市場開放談判,必須要有「謹慎的處理」。
民進黨的貿易主張,也是以親美為主軸。該黨認為要參與美日的TPP,最終目標乃是一個類似ECFA的框架協議,只是這個框架協議的夥伴不是中國大陸而是美國。
所以,很籠統地說,這場選戰其實也是「親大陸」和「親美國」的路線之爭。
誤解3:民進黨是台灣本土意識的最大幕後黑手
北京可能不願意承認,但事實擺在眼前:台灣本土意識的強化,很大程度上跟大陸行事風格頗有密切關係。由習近平領導的中共中央台灣工作領導小組,於2015年1月訂出有關台灣大選的應對方針,具體而言就是把目標鎖定台灣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及青年群體),希望推出措施能令「三中一青」受惠,因為他們多不支持較傾向兩岸統一的國民黨。
可是,北京似乎沒留意到,大陸和台灣馬英九政府這些年來簽訂的23項協定,就像一句廣東俗語:「水瓜打狗,唔見一橛」,國民黨這個談判對手,實在暗藏太多從中漁利的政客。台灣百姓的生活,一直沒有顯著改善。
另外,台灣百姓亦清楚看到,中國大陸對西藏,對新疆,甚至對廣東,都採取「強力政策」,使得本土文化,宗教的生存空間大為萎縮。香港近年強力推動普教中的苗頭,也令到台灣百姓膽震心驚。中國大陸最高領導層不明白,只有讓台灣人,香港人,西藏人,新疆人,以至各少數民族的人,都能保持自己的文化,價值,生活模式,他們才會願意和放心跟中國大陸政權走得近一些。
誤解4:年輕一輩較多支持民進黨,民進黨將可「隻手遮天」
在台灣,很多年輕一輩這次都將含淚把選票投給蔡英文,又或者,他們會索性投白票。對不少台灣新一代選民來說,民進黨和國民黨已差不多一樣爛。他們眼看權力使人腐化,眼看陳水扁家族大權在握後大貪特貪,眼看民進黨大老吳乃仁因貪污案入獄,也有一大班政棍因為預期民進黨上台而西瓜靠大邊,匆匆加入民進黨;在他們的眼中,現時的民進黨,根本已在急速地走著國民黨的舊路。所以,選舉過後,不論藍綠都會有版圖重整,而世代交替,更是必然趨勢。
雖然國民黨的選情真的被看淡,但民進黨並不見得必然會一黨獨大。在是次立委選舉中,合共出現18個政黨參選。有意思的是,台灣立法會去年1月終於通過,把政府津貼政黨的門檻降低,只要任何政黨得到3.5%的選票,即可在未來四年每年得到政府每票50元新台幣的津貼;而過往這個門檻為5%。這個「政黨補助」政策的改變,意味著更多小型新興政黨將會冒起,發展;民進黨勢難隻手遮天。多元政治,將成台灣政壇新局。
誤解5:「政治明星效應」必然十分重要
大家若有機會在選前去台灣,應該會留意到許多國民黨的候選人海報,都沒有該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的蹤影。今屆大選特別在,國民黨的黨支持度高於朱立倫的支持度;但民進黨的支持度則低於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支持度。所以,國民黨立委,都很怕朱立倫去為他或她站台。但當然,民進黨的立委參選人,都希望蔡英文的人氣可以有助自己的選情。
另外,自太陽花運動後,許多新成立政黨出現。他們大多形象清新,有潛力打敗國民黨對手自不在話下,就連許多民進黨大老都極可能會在是次選舉中被這些「菜鳥」(初次參選者)打敗!
小結
就像《伊索寓言》中一個故事:北風一心以為自己最有能力讓路人脫掉衣服,怎料溫暖的太陽,才能令人放開戒備之心。現在令台灣本土意識抬頭的最大助力,其實來自大陸本身。大陸若要搞好統戰工作,最重要是自己先能和時代並進,成為一個尊重普世價值以及包容不同文化的政權!
【註一】中時電子報2011年9月10日- 李:推兩國論 阻政治談判 文章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6%9D%8E-%E6%8E%A8%E5%85%A9%E5%9C%8B%E8%AB%96-%E9%98%BB%E6%94%BF%E6%B2%BB%E8%AB%87%E5%88%A4-213000552.html
【註二】施正鋒,1999年〈「兩國論」與台灣民族主義〉 文章網址:http://mail.tku.edu.tw/cfshih/def6-3-990830.htm
【註三】《商業周刊》在1999年對台灣587位企業經理人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同意兩國論者為78.4%,不同意為15.3%,無意見為6.3%。見楊開煌,1999年〈從台灣經理人來看「兩國論」〉。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