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湖北家長抗議大學減招生 折射中國教育體制困局

撰文:李衍霖
出版:更新:
事關子女的未來,家長們莫不高度關注。(微博圖片)

5月11起,臨近內地高考時節,江蘇、湖北省數以千計的家長城市的教育廳抗議,高舉「十二年苦讀 江蘇學子期待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反對減招」的標語。江蘇省更有家長向教育部長發公開信,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

5月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畫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示沿海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升學壓力較小的地區,須撥出約16萬個招生名額予中西部地區。其後,因應「跨省招生計劃」,江蘇、湖北省教育廳表示將分別調配3.8萬及4萬招生名額予中西部地區,兩者調配生員額佔全國之半。江蘇省教育廳新聞辦副主任薄其芳回應澎湃新聞報道,指江蘇省作為「發達省份」,該「為全國做貢獻」,更指「國家要求你去做,你不去,那是不行的!」

省內考生及家長擔心隨招生計劃名額被調走,高考錄取率將下降。江蘇教育廳通過官方微博放公告,保證招生「總規模」及本科各批次招生規模不低於去年;湖北教育廳長劉傳鐵也提出湖北總錄取、一本錄取、本科錄取、全省總錄取率均不會低於去年,然仍不能完全釋除家長疑慮。

一試定終身 不得不重視

高考結果關乎本科學歷,本科學歷關乎個人起點之高低,這不單是傳統中國「萬般讀書高」傳統觀念的延伸,也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中國的教育機構不單是「名牌」與否,技職院校、「一本」、「211」、「985」,到top 2(北大、清華),形成一層級森嚴的學歷層級。不同層次大學的教育資源、名聲,乃至畢業後的薪水和就職公司、單位,均有著明顯的分野,有很多待遇較優厚寬職位,都會加上或高或低的學歷門檻。

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院校均為國家認可,重點建設的大學。前者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而實施」,後者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往往是應徵部份工作的門檻。

沿海與內陸省份發展不均衡,造成改革開放以來中西部高校教授的「孔雀東南飛」,人才向沿海省份轉移,沿海省份等高校迅速發展,而中西部地區則面對相對的衰退,對此,中央政府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政府通過推行「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等,在招生政策上向西部刻意傾斜,以求平衡地區間教育水平差異,長遠補足各省份間發展程度的差異;另一方面,又優待教育程度先進的京津滬地區,本籍京津滬的學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取錄分數線又低,位於省內的全國名牌大學,又優先取錄省內學生。

北大清華的收生省份數據(知乎)

可以發現,江蘇省和湖北省正是現行機制下「兩面不討好的」省份:上述省份雖然高等教育發達,卻未享有京津滬或中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

中國各省份一本學校錄取率(鳳凰)

而在本次的生員外調計劃中,上海只須調配五千名名額,京津甚至不包含在內-江蘇、湖北在現機制的相對劣勢未有得到補償,京津滬的特權卻獲得強化。公開信中「清北是北京人的清北,交復是上海人的交復,但南大和東南卻不是江蘇人的南大東南!江蘇985、211年年減招近千人,錄取分數線節節攀升,錄取率遠遠低於京津滬的比例,甚至比不上青海,排名倒數!」的語境,即植根於中國現行教育體制未能在「平等」上提出完整的方案,又與戶籍制度糾纏不清的狀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