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台灣旅行法故意挑釁中國?看法案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時間周五(3月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國及台灣兩地各層級官員互訪。
究竟《台灣旅行法》是甚麼?誰在美國眾議院及參議院提案?通過後會帶來甚麼實際影響?特朗普在通過《台灣旅行法》的過程中有何角色?大陸態度如何?本文將一一分析。

《台灣旅行法》是甚麼?誰在美國眾議院及參議院提案?

《台灣旅行法》旨在促進台灣與美國間的高層級交流。這法案是繼《台灣關係法》後,另一部現行與台灣相關的美國國內法律。《台灣旅行法》最早於2016年9月15日由美國聯邦眾議員史蒂芬‧夏波(Steven Chabot)、畢‧謝爾曼(Brad Sherman)及泰德‧波伊(Ted Poe)提出,法案內容旨在促進美國與台灣間所有層級互訪。而在眾議院提案後,聯邦參議員占‧英霍夫(Jim Inhofe)及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也於9月27日提出參議院版本法案。然而,兩項法案最終都未能在第114屆美國國會通過。

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兩次提交《台灣旅行法》的參議院版本法案。(路透社)

至2017年1月13日,聯邦眾議員史蒂芬‧夏波、畢‧謝爾曼、泰德‧波伊及外交委員會主席埃德‧羅伊斯重新提出法案,而聯邦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羅拔‧曼南德茲(Robert Menendez)、科里‧加德納(Cory Gardner)、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占‧英霍夫及馬可‧魯比奧也於5月4日重新提出參議院版本法案。

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美國聯邦眾議院陸續通過《台灣旅行法》草案;2018年2月7日及2月28日,美國聯邦參議院也先後通過該草案。《台灣旅行法》在參、眾兩院皆以無異議的方式通過。

2017年12月,台灣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資料圖片)

《台灣旅行法》通過後會帶來甚麼實際影響?

《台灣旅行法》生效後,美國所有層級官員都可以訪台,台灣的官員將可以跟包括美國國務院在內的各級官員會面,也可在美國進行正式活動。但是,曾於2002年至2006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包道格(Douglas Paal)指出,法案並無法律約束力,在實際上並無帶來改變,而美國政府早有允許台灣及美國官員互訪的自主權,他表示:「他們不允許這些訪問,是為考慮到在對大陸關係上要付的代價比不上對台關係上的好處」。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也表示,這項法案對行政部門不具約束力,事實上過去美國政府也曾派出內閣級官員赴台。卜睿哲認為,廣泛的問題在於特朗普希望如何強化台美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擇大陸正要選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時刻簽署法案,時間上不可謂不敏感。(資料圖片)

特朗普特意在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前簽署法案?

《台灣旅行法》在聯邦參、眾兩院皆以無異議的方式通過後,美國國會3月5日將法案送交白宮,按照美國立法程序規定,扣除星期天,特朗普在白宮收到法案的當天結束午夜零時、也就是6日起算的10日內,特朗普簽署法案就生效,而正值國會開議期間,就算特朗普未簽署,法案也將於美東時間16日自動生效,成為法律,除非特朗普動用總統的否決權,將法案退回國會。

按照慣例,美國總統對兩院高度有共識的法案,動用否決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外界原先預料,白宮可能會以不動聲色的方式,讓法案自動生效。然而,特朗普卻在美東時間16日傍晚以總統簽署的方式,讓法案生效。特朗普選擇在這個時刻簽署法案,時間上不可謂不敏感,因為計及時差,地球另一端的中國正要舉行全國人大會議,選出新一屆的國家領導人。特朗普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向外界高調宣示他的外交方針。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針對《台灣旅行法》議題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大陸外交部官網)

大陸對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態度如何?

對於《台灣旅行法》,中國一直表示不滿和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特朗普簽署這法案前,已表示中方反對有關法案,敦促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跟台灣的官方往來。在法案簽署之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聲明,指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陸方表達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並敦促華府停止與台灣的所有官方往來,又呼籲美國要慎重、妥善處理涉及台灣的問題,以免嚴重干擾和損害中美合作。

以偏激言論見稱的大陸官媒《環球時報》早前表示,《台灣旅行法》實際上是「摧毀台灣法」,大陸肯定會採取行動,讓「高層互訪」的台美都付出代價。文章又指,由於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將因此動搖,大陸的對美外交報復將會是全面的,「這將大大增加美國處理世界很多問題的成本,讓華盛頓深刻了解台灣問題為何碰不得。」文章更強調,《台灣旅行法》通過後,勢必使大陸下決心「解決台灣問題」,甚至不惜發動武力統一台灣的全面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