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政協迎來汪洋時代 或成擺脫「花瓶」角色良機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全國政協雖為中國領導層的「四大班子」之一,但過去一直僅被視為擔任「橡皮圖章」、「清議機構」的角色,實際作用存疑。
不過,自帶有「改革派」色彩的政治局常委汪洋3月14日成為新一屆的全國政協主席後,外界普遍關注全國政協在未來5年會否因此而變得更大膽敢言,角色更為吃重。

汪洋當選成為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後與前任俞正聲握手。(中新社)

政協「民主協商」作用不明顯

據了解,全國政協為僅次於黨委、人大、政府的中國領導層「四大班子」之一,但全國政協既不是國家權力機關,也不是國家行政機關,而是政治協商機關。當中的政協委員亦不是經選舉產生,而是以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主要由企業家、藝術家、宗教人士、非黨派人士以及其他領域的代表組成,原則上政協委員是中國各個領域、各個界別有代表性和有社會影響、有參政議政意願和能力的人士。而全國政協形式上作為中國主要政治諮詢機構,每年在年度會議中向政府提出施政建議和見解,不過政協委員的提案僅被中央視為民主監督的一種形式,並沒有法律的約束力。

實際上,全國政協更多被視為中共的統戰工具。此外,中共地方省委書記、省長到了退休年齡往往被安排進入政協擔任副主席,此舉被稱為政治犒賞,政協也一度因而被誤認為中共安置退休閒散官員的大本營。同時,由於全國政協過往很少發出獨立的聲音,在中共「民主協商」大棋局中作用不夠明顯,因而亦被外界視為「橡皮圖章」、「清議機構」。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3月15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亦有出席。(新華社)

「改革派」汪洋或有新作風

然而,汪洋此番成為新一屆的全國政協主席,或未嘗不可視為中央重新調整全國政協角色的新訊號。汪洋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向全體新一屆的全國政協委員強調,他們能夠在新時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形容這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汪洋籲他們要「心中有人民,才能落實好中國共產黨的要求,正確地行使民主權利、做好履職工作」,他又強調政協的作用「不是靠說了算,而是靠說得對」,言論似乎帶有讓全國政協擺脫「清議機構」形象的傾向。

事實上,1955年出生的汪洋政治生涯歷經安徽、國務院、重慶市委書記、廣東省委書記,2013年升任國務院副總理,既有中央的經歷,又當過直轄市和重要省份的領導。敢作敢為、沒有條條框框一直是汪洋在官場上的形象,主政重慶和廣東時的政續已獲外界肯定,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又多次陪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拓展中國的「朋友圈」,汪洋這次終於攀上仕途高峰,成為新一屆的全國政協主席,外界自然亦有所期待。

有分析指,全國政協匯聚各界精英,有着得天獨厚的智力條件。而擁有政治勇氣、大膽敢言的汪洋在帶領全國政協大膽發聲方面大有可為。汪洋大可以努力把全國政協打造成一個「言官」的大本營,不時地發出一些與似是而非「主流思想」不同的建設性聲音,以幫助克服中共官員中的官僚主義,打破中國社會上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