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 「小國務院」發改委被削權
今天(13日),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根據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將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在此次改組之前,其職責範圍常年較廣,甚至被認為一度扮演「經濟內閣」角色。它雖然是國務院下屬機構,卻有「小國務院」之稱。
在此次改革方案中,發改委多項職能被劃入其他部門當中,分析認為發改委的特殊地位可能會消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3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在會上提交。根據該方案,國務院改革後,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發改委7大職能有變
在國務院機構大面積改組的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命運也受到關注。在此次改革方案中,發改委出現多項調整,7項職能被劃入其他部門當中:
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整合劃入自然資源部;
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整合劃入組建生態環境部;
農業投資項目職責整合劃入建農業農村部;
重大項目稽查職責劃入審計署;
價格監督檢查與發壟斷執法職責整合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藥品和醫療價格服務管理職責整合劃入國家醫療保障局;
組織實施國家戰略物資收儲、輪換和管理,管理國家糧食、棉花和食糖儲備等職責納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雖然上述7大職能有所變動,但新組建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由發改委管理,因此納入該局的國家戰略物資收儲、輪換和管理,管理國家糧食職責仍然歸屬發改委。另外,雖然多個職能被劃入其他部門,但發改委改組後也有部分權責增加。例如,民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的組織實施戰略和應急儲備物資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職責整合劃歸由發改委管理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據悉上述對應職責涉及發改委農經司、投資司、價格司、價監局、氣候司、儲備局、稽查辦。在相應權責調整後,一些司局及下屬處室機構或併入新成立的部委或者國務院下屬機構。
針對此次改組的影響,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曾對媒體表示,在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的背景下,發改委工作重心將向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協調改革等方面轉移。另有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經此改革剔除了繁瑣冗雜的具體改革事務,又保留了「綜合研究擬訂」、「兼顧總量平衡」等特點,未來將「輕裝上陣」並更加高效地「指導經濟改革」。
就在發改委的上述職能變動公佈當天,曾於2017年前在「小國務院」主任位子任職長達5年的徐紹史有了新職務,擔任新一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至於現任主任何立峰,則尚未有離任消息傳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無論發改委未來人事安排有何走向,此番機構改革後,上述改革風向都將成為新任發改委主任的工作重點。
「小國務院」歷史終結?
作為中國重要的宏觀調控部門,發改委名義上要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綜合研究擬訂,兼顧總量平衡並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
發改委雖然是國務院下屬機構,但在此次2018年改組之前,其職責範圍常年較廣,在國家部委中舉足輕重,甚至被認為一度扮演「經濟內閣」角色,所以常被坊間稱為「小國務院」。
發改委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1954年改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家計劃委員會」,簡稱國家計委。時至2003年機構改組期間,原國家經貿委的部分職能劃入國家計委,原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併入國家計委,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
其後歷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發改委權責都曾有所調整。2008年將發改委工業行業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管理權責劃入到新成立的工信部。2013年3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被撤銷,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的職責劃入發改委。
雖然發改委在中國近十多年的改革進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其造成的連鎖反應也曾多次引起外界反向解讀,其在國務院系統中造成不平衡的說法也曾一度不脛而走。中共十八大後曾有說法認為,發改委在國務院系統中話語權會導致其他部門相對弱勢,其地位也會導致難以預測的問題。
作為國務院麾下部屬,發改委名義上聽從總理指揮,但其宏觀決策的特殊性又會令其接受中央決策層直接提點,與國務院居於相似階層。因此上述說法質疑,強勢的發改委可能與國務院產生某種摩擦和爭端,而二者的關係問題也被認為是中國現行機構潛在問題之一。
不過,隨著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政治和社會層面對政府改組再次出現要求,所以北京此番借2018年兩會政府改組契機削減了「小國務院」多個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