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滬寧分管對朝鮮外交 中朝黨際外交回歸主調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公開稱準備無條件與朝鮮對話,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談半島局勢之際,中國方面的動作也十分惹人注目。除了《吉林日報》前不久刊登核防護知識,中朝邊境正在建難民營,中國對朝外交人事也出現調整。
據《多維新聞》從北京得到的消息,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已經開始分管對朝外交。

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在北京集體會見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部分外國政黨領導人。(新華社)

十九大中共高層人事變動後,長期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王滬寧在七常委中分管意識形態和黨務工作,接替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分管黨務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劉雲山。

由於中朝關係的特殊性,長期以來負責黨務方面的人員主導了對朝外交,劉雲山也曾主導對朝外交。十八大後中共領導人首次赴朝鮮大使館,是2014年12月金正日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當天,劉雲山前往朝鮮駐華大使館出席紀念活動。而十八大後首位訪問朝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劉雲山。2015年10月他率團訪朝參加朝鮮勞動黨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並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一起觀看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此外,分管意識形態領域的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李長春也曾負責對朝鮮外交。2004年9月,李長春訪問朝鮮轉達中共總書記致朝鮮時任領導人金正日的口信。

因此,王滬寧分管對朝外交是政治局常委工作交接正常履職的結果。

黨際外交仍是主軸

2013年開始,北京一度重新定位中朝關係,不再談「血盟」,而是主張建立正常「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2013年6月,中朝外交部門在北京舉行首次戰略對話。但是朝鮮對中國重新定位兩國關係的反應十分強烈,中朝外交戰略對話舉行一屆後,截至目前沒有舉行第二屆的相關信息。

長期以來,朝鮮在對華外交上以黨際外交為主、國家外交為輔。朝鮮第六次核試驗後,從中國外長王毅,到中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孔鉉佑,再到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中國官方打算前往朝鮮斡旋核問題的官員一律被拒。朝鮮前不久接受的訪朝中方官員是中聯部部長宋濤。

中共十九大釋放諸多重磅信號,尤其是習近平十九大後首次國事訪問選擇了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和老撾,並頻頻提出構建戰略意義命運共同體,這被廣泛認為是重構社會主義陣營外交。王毅2017年11月在越南也說,中共十九大最重要的世界意義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

中共十九大報告史無前例推出了朝鮮語翻譯版本。中聯部宋濤11月訪朝期間參觀了培養革命烈士後代的萬景台革命學院、瞻仰了金正日金日成遺體,強調中朝傳統關係。這樣的安排和以往撇清血盟的姿態迥然不同。再加上分管意識形態工作的王滬寧接管對朝外交,這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已經認識到中朝建立正常的「國與國關係」存在「用藥過猛」的問題,中國在對朝外交上仍將黨際外交放在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是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朝首先要建立的是正常的黨與黨的關係,進而才是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