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破特大文物盜販案尋回過千件珍寶 幕後黑產業鏈曝光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陝西警方近日偵破一系列古墓文物盜販案,搗破了10個犯罪集團,91名疑犯落網,包括某省一名政協委員。偵查過程中,警方還發現了一條龐大的非法文物交易的黑產業鏈,上中下游分工清晰。
文物由盜墓到交易的過程都十分隱蔽,加上現今通訊科技發達,令當局難以提防,暴露出文物保護的困境。

警方追回1000餘件被盜文物。(新華社)
追回的文物包括戰國時代的青銅劍。(新華社)

陝西省淳化縣公安局去年7月接獲舉報,得悉縣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雲陵」墓區遭人盜墓。漢雲陵為漢武帝劉徹之妃、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鈎弋夫人」的墓地。由於案情重大,公安部直接組織指揮陝西省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

咸陽市、淳化縣警方一年內先後奔赴甘肅、河南、山西、廣東、北京等地,一舉偵破案件,搗破10個互相交織、組織嚴密的盜掘西漢古墓葬、倒賣文物犯罪集團,91人落網,破獲96宗涉及陝西、甘肅、山西等地的古墓盜墓案,追回1000餘件被盜文物,當中包括222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

在這一系列案件中,由盜墓到交易都有相關的犯罪集團操作。如專業化、組織化的盜墓集團,具備較高專業知識的文物中介,還有高價收購文物的所謂收藏家,上述三者形成一條完整的文物盜販黑產業鏈。

編鐘。(新華社)

【黑產業鏈角色分工】

黑產業鏈角色分工:

底層:苦力,即盜墓者,獲利最低。

中層:腿子,即文物盜掘的「項目經理」,負責組織苦力盜墓。

上層:較高級別的「腿子」或文物商販。

頂層:文物收藏家。

+2

文物盜販利潤極大 吸引積犯重操故業

據悉,一件文物從被盜後可經四、五個層級轉手,每個環節都有利可圖,文物價格最終可翻至百倍。本案疑犯張某供述,他從兩筆總成交價900萬元的文物非法買賣中獲利150萬元,可見非法文物市場之龐大。

警方指出,本案有疑犯曾因盜墓而入獄10年,但由盜墓利潤極大,出獄後又重操舊業;盜墓者也愈來愈專業,部分疑犯專門研究全國重要古墓葬分佈,密切關注考古界動態,時常「考古隊前腳勘探結束,盜墓者後腳就趕到」。

同時,罪犯的反偵查意識極強,上下層之間大多單線聯繫,互不知曉姓名,彼此以綽號相稱,時常變換手機號碼。為避免留下犯罪痕迹,非法文物買賣都使用現金交易。此外,現代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亦讓交易的環節大大簡化,文物流轉速度明顯加快。

警方透露,西部某省一位政協委員數度從文物販子手中,高價購得編鐘、陶俑等珍貴文物,最終因涉嫌非法收購及私藏大批珍貴文物被捕。

警方近日公布案情。(中新社)

田野文物保護難度大 專家籲引進新科技

文物保護工作者認為,一系列盜販文物案暴露出一些亟須彌補的文物保護薄弱環節。「田野文物保護並不容易。以皇陵為例,有的面積在幾十平方公里,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打時間差實施犯罪,甚至破壞監控設備。」淳化縣公安局民警坦言保護皇陵的難處。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稱,文物大省陝西盜墓頻率較高,儘管基層文管所、文物稽查隊更新技術手段及加緊巡查,但無死角覆蓋的難度很大。

業內人士建言,當局可加大人手防盜、技防投入,包括引入無人機巡查等,同時實行層層監管職責,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及切斷文物犯罪的需求源頭。

目前,該案主要疑犯均已到案,54人被批捕,上網追逃10人,案件已進入移送起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