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麼神造什麼神:內地爆紅「奶奶廟」DIY神像年賺千萬的秘密
日本神社萬千的宗旨是萬物皆有靈、萬物皆可敬之;而在中國敬神,此事就是萬事皆可求之。
近日,清華建築學博士徐騰一篇名為《現在隆重介紹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一尊神仙》在內地網絡熱傳,讓河北易縣「他奶奶的廟」瞬間紅爆網絡。不同於傳統寺廟與嚴肅信仰,「奶奶廟」缺什麼就造什麼,車神、學神、官神隨處可見,佛道儒在這裏並不分家。
然而,神像大多粗製濫造,卻引來逾千萬的年收入。笑看「奶奶廟」商業化成功之道的同時,也引發有關信仰的深思。
近日,河北易縣「奶奶廟」紅爆網絡,被視為內地民間獨特建築的代表,按照徐騰的話說,「有一種土酷土酷的感覺,非常地呆萌」。與傳統寺廟最大的不同,「奶奶廟」實行獨特的「個人承包制度」——只要出錢,便可承包一個個前殿、正殿,或者財神殿,一年交租金,便可自己布置裏面的佛像和壁畫。整個「奶奶廟」由山下的碼頭村經營,外地人無法參與。
「奶奶廟」的塑像藝術有別於充滿距離感的藝術作品,而是特別地質樸的,很考慮你的感受。
造神:缺什麼便造什麼神仙
根據現實需要,「奶奶廟」充斥著各種常規寺廟不會出現的神像,有什麼樣的祈願訴求,便會出現什麼樣的「各路神仙」——車神、學神、官神、月老,這裏隨處可見。
不過,「奶奶廟」裏的神像大多過於簡陋,毫不講究——功德箱由普通紙盒裁剪而成,所謂車神,也就是泥像手握方向盤,旁邊的壁畫便是開車上路。諸如此類,用徐博士的話說,「能把宗教的複雜含義表達得如此地一目了然,其實是很不簡單的」。
管理人員表示,「奶奶廟」不是亂建,都是依照香客的心願建的,「比如說,有的香客拜完老奶奶,還想再拜拜佛祖。村民們一琢磨,嗨,那就建個佛祖廟唄,讓他們磕個頭,心裏痛快。」觀音菩薩像、孔子像、老子像,甚至還有耶穌,都被請進了「奶奶廟」。據當地的管理人員說,在「奶奶廟」,「佛道儒不分家」。
更多奶奶廟諸神請參見Gallery:
創收:「奶奶廟」年收入逾千萬 為成功典範?
「奶奶廟」雖環境糟糕,但每年收入卻不菲。在「奶奶」3月15生日那天,有13萬人上山。整個寺廟是24小時營業,半個月不到就能產生4000萬人民幣的現金流。
這樣的創收,還要得益於前文所述的「個人承包制」。奶奶廟雖然是馬頭村的集體資產,但香火興旺與否,卻直接關係到承包戶的實際收入。如同做生意一般,誰出資、誰收益,如何想方設法提高「競爭力」來留住香客,成為問題的關鍵。
絞盡腦汁在廟舍內布置有吸引力的神像,正是眾多承包者紛紛採取的經營方式。一方面,大開腦洞的「造神運動」,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理;另外,信仰的客觀需求一直都在,各力怪神的出現,也是滿足信眾的不同祈願需求。
爭議:信仰淪為粗製濫造?
市場導向下,缺什麼造什麼的「造神運動」,卻離嚴肅意義上的信仰越來越遠,以至於出現怪力亂神的荒誕局面。
有人認為這是傳統文化的沒落,宗教信仰竟淪為如此粗製濫造,過於娛樂化、荒誕化;另一邊廂,也有人大贊「奶奶廟」敢於創新,更是抓住市場需求達到「經世致用」,堪稱市場典範。
然而,民間信仰越趨功利,以致諸如「奶奶廟」這樣的亂象迭起,不禁令人心生疑問:有關信仰,我們要信的其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