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名校校長:六千萬留守兒童乃待開發富礦
中國如今有超過6000萬留守兒童,為了生計,他們的父母離鄉背井,留下他們在村中孤獨地讀書、成長,留守兒童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付出沉重的代價。
今日上午,《政協委員談惠及民生共用發展》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討論了扶貧、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其中留守兒童、農村教育受關注度很高。政協委員劉長銘是高考分數常年在京稱雄的北京四中校長,在教育界工作數十年,劉長銘說,6000多萬留守兒童是中國發展中出現的特殊問題,他們的父母為中國經濟做出很大貢獻,留守兒童的教育政府和社會都應重視。
留守兒童中可能會出現諾貝爾獎
劉長銘說,和城鎮的孩子相比,留守兒童沒有較早進行開發,或者說不像城市孩子那樣過早進行訓練。但無數事實證明,這些鄉村孩子,包括留守兒童,將來可以成長為行業的能手,可以成長為技術人員、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甚至院士,甚至諾貝爾獎的得主。他提到,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流學獎的華人崔琦就是在河南農村成長起來的。劉長銘說,他把留守兒童看成是人力資源有待開發的「富礦」,他們有著無限的潛能。
劉長銘認為,在留守兒童問題中,首先要強化政府的作用,重視鄉村小學的意義,之前政府多從效率考慮來推進農村教育,其實也要看到鄉村學校對鄉村文化建設起到的作用,全社會也應對他們多加關注。
農村辦學不應簡單複制城市
劉長銘說,留守兒童有特殊的需求,要研究他們的需求,研究鄉村辦學的規律。「鄉村學校不能是城鎮學校的那種模式的複製,鄉村的教育也不是城市升學教育的一種簡單移植。」他認為,留守兒童遠離父母,更需要關愛,因此要把學校變成溫馨的家,更好地調節他們在學校的生活來補償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感需求。另外,也要在研究留守兒童需求和特點的基礎上培訓一批適合他們的教師。
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說,中國有330萬鄉村教師,他們為留守兒童、鄉村兒童做了很大貢獻,之前,他們在來源、待遇、培訓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去年6月,國務院發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這些問題也見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後面的任務依然艱鉅。她建議,國家和地方應在支持力度上採取超常規的做法,對鄉村教師給予更大的傾斜政策。劉長銘則建議,建立一個教育人才市場,國家培訓一批自由的教育工作者,他們不屬於某一學校,政府可通過購買服務,讓教師在市場內合理流動,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編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