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國企改革雷聲大雨點小?常振明:不可能一蹴而就
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國企供給側改革與減低過剩產能,可謂互為表裡、環環相扣;從今年兩會中的「總理報告」也能得知,此誠為改革的重中之中。常振明嘗謂,推進國企供給側改革,「必須通過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實現」;針對去年的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常振明在下午的記者會總結了其成果,也點出外界批評國企改革「雷聲大雨點小」背後的難處,謂其於實踐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結。
常振明作為龍頭央企之一的中信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在國企改革中可謂重量級人物。常振明回顧2015年,國企改革有兩個方面的推進,一是頂層設計方面,一是實踐方面。頂層設計自然就是中央推出的一系列文件,指導了國企改革的方向與原則;但實踐面則為時人垢病,謂其「雷聲大雨點小」,常振明回應稱,實踐層面是需要時間去改變的,因為「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戰略,並確定未來的商業模式。」
在頂層設計方面,常振明謂中央印發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之後又推出了11個配套文件,各級國資委亦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導文件,進行了一些國有企業改革的試點。這些指導意見和文件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原則。
至於常被外界垢病的實踐面,常振明謂其知道「網上的評論說國有企業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這麼多文件出來了,你們有什麼動靜?」然而,常振明強調自己作為一個「國企改革的執行者,這些文件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有一個體會,「國企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
常振明續稱,每家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同國企(如中央國企與地方國企)有不同行業,面對的外部競爭環境不盡相同,所以形成不同的商業模式;其重點在,國企改革需要根據中央的大方向與原則,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戰略,並確定未來的商業模式」——這一切都要時間。
常振明強調,國有企業的改革正在按照日程穩步推進。在指導文件出台後,內地很多省市的國資委,還有40幾家央企「都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常振明稱:「去年國企的改制和重組的步伐在加快,南車北車、國家核電和中電投、中遠和中海運、五礦和中冶等等12家央企正在重組合併」。
常振明又回溯國企改革的初衷,即「為了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使企業與企業員工能夠激勵他們創新的熱情,「最終使全社會和人民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