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部長會議首提「文化領導力」 真正的挑戰是什麼?
北京時間1月3日,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召開,新華社通稿顯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出席會議並講話,提到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聚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務,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要「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上持續用力」,要「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蔡奇還提到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力」。這也是全國宣傳部長會議首次提出這一概念。結合中國今天面對的內外變局,有必要進一步追問:什麼是文化領導力?文化領導力的關鍵是什麼?
文化領導力的提出並不意外,因為十八大之後,習近平即在胡錦濤時代「三個自信」的基礎上,提出「文化自信」,並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組成「四個自信」,2017年十九大將「四個自信」寫入黨章,成為全黨需遵守的精神指引。二十大報告中,「文化自信」進一步與「歷史自信」並列提出,用意不言自明,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論、制度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支撐,而歷史自信又是「四個自信」的載體,尤其對文化自信來說,最主要的呈現形式便是數千年以來的歷史傳承。所以今次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提出文化領導力,可以說是文化自信的具體展開。
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李文堂曾表示,「在十八大之前,黨內的一些同志也有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模糊、精神懈怠、不擔當這樣一些現象。當時還存在西方文化霸權在中國的滲透,尤其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和自由主義一些思潮,還有極端文化保守主義的思潮,這些思潮都影響了我們的文化認同,影響了我們改革開放的價值共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出文化自信實際上給前面三個自信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
事實上不止於黨內,十八大後,中共強調文化自信以及今次提出文化領導力也是意圖在凝聚中國社會共識層面以及國際輿論層面有所作為,畢竟在解決了捱打、捱餓難題之後,今天中國面臨着很迫切的捱罵難題。而要想解決捱罵難題,提升文化領導力,最關鍵的便是如何從宏大敘事轉入具體的人的問題上。比如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都是關涉人類未來向何處去的大命題,也包含着中國一貫對於「天下秩序」的探索和想象,但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這樣的宏大敘事要麼聽不懂,要麼認為這不過是「中國要當世界老大」的委婉表達,背後隱含的是另一個霸權替代的邏輯。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時隔五年中共再次召開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被確定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且是「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給出的中國方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該會議還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概括——是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基本支撐,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道理都沒錯,願景也很好,但正如蔡奇所說,還是要「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上持續用力」,對諸如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宏大敘事進行轉化,落地為具體議題,才可能達到國際傳播效能,逐步提升文化領導力。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強世功此前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提到,隨着冷戰結束和中國崛起,中國共產黨必然要超越五四傳統,積極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人民的代表,而且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中國」的現代傳人。因此,什麼是「文化中國」,並不是過去台港澳所說的古典儒家傳統或右翼新儒家傳統,而是目前中央正在推動打通中西古今的現代的「新文化中國」。由此,我們就會看到「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匯合融通的歷史大趨勢,共同推動中國崛起並開創現代中國的新文明,即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形成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對於台港澳乃至整個海外華人,都會面臨心靈秩序、文化政治秩序的重大調整。
某種程度上,文化自信和文化領導力的提出,也正是在為這樣的大趨勢做準備和鋪墊。在這個過程中,能否直面「人」的問題,能否將宏大敘事進行內化與轉化,是今天的中共必須直面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