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戰鬥群核心戰力成形 維護西太平洋和平主力︱專家有話說
自4月5日中國海軍的山東號航母戰鬥群首次從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後,日本防衛省一直在追蹤它的動向,在為期十多天的演習中,山東號航母共起降了620餘架次的飛機,展現了該航母極高的戰備水平;緊接着遼寧艦航母戰鬥群亦通過了宮古海峽,在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海域進行密集的戰備演習,這樣密集的演訓將快速增強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整體戰力。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戰武器的大型水面平台,其戰鬥力主要通過艦載機來展現。航母艦載機的製造是門非常複雜的技術,世界上曾經製造過航母艦載機的國家可謂屈指可數,而且都是各國不傳的秘笈,所以中國在發展航母艦載機的過程中真可謂是歷經千辛萬苦。中國現在服役的殲-15戰機(代號:飛鯊)是款30噸級重型艦載型第四代戰鬥機,它以從烏克蘭取得蘇聯艦載機Su-33原型機作為參考,研發定型而成,再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以殲-11B戰鬥機的生產技術為基礎製造,是中國海軍的第一代艦載機。量產初期時曾遭遇許多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加上引擎的推力不足,飛機的載彈量和載油量都無法符合最初設計的要求。
在殲-15的基礎上,陸續發展出了殲-15S雙座型,殲-15T彈射型以及殲-15D電子戰攻擊機,擔任防空壓制的任務(SEAD)。後期生產的機型借鏡了殲-16的技術,採用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和玻璃化座艙的航電系統,渦扇-10C大推力引擎(推力可增加約20%),殲-15的航程和載彈量將得到大幅提升,早期服役的殲-15亦將進行性能提升,將使整個殲-15機隊都升級為四代半戰機。
根據美軍使用F-35C的經驗,保留F-18在艦載機機隊在戰術運用上仍屬必須。殲-15同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搭配即將服役的殲-35隱形戰機,擔任防空壓制的任務或掛載遠程空對空導彈或重型反艦導彈,執行對空、對海的攻擊任務,扮演「炸彈卡車」的角色,是目前世上僅存的重型航母艦載機。
在福建艦下水的同時,搭配研發的殲-35隱形艦載機再度受到關注。殲-35是繼殲-20「威龍」之後中國第二款隱形戰機,也是繼殲-15之後第二款艦載戰機。殲-35是在FC-31「鶻鷹」雙發戰機基礎上升級改進而成,採用可摺疊機翼設計,翼面增大,將配備AESA雷達,全景駕駛艙顯示器(PCD)等先進的航電設備,推力超過11噸的渦扇-19(WS-19黃山)渦扇發動機,據傳將裝有TVC向量噴嘴,估計最大飛行速度超過1.8馬赫、可進行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超過1,250公里。是對標美軍F-35C的一款具有相當技術優勢的第五代航母艦載機。
殲-35的優勢在於利用隱形性能快速突防,奪取制空權;或率領載彈能力強大的攻擊-11艦載無人機進行縱深打擊;或與殲-15分工合作,實施對空、對海攻擊。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及法國的陣風M艦載戰機除了能彈射起飛外,也能滑躍起飛。殲-35掌握這兩種方式應非難事,因此,除了在福建艦服役外,殲-35應也可在遼寧艦、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上起飛,與殲-15協同作戰,同時也有利於這兩艘航母未來艦載機的更新換代,強化它們奪取制空權的能力。
相比最大起飛重量32.5噸的殲-15,28噸的殲-35體型顯然是比較小些。除了提高戰機機動靈活性、增加航母艦載機的數量外,殲-35武器掛載能力確實成了它的弱項,好在未來有攻擊-11這類隱形無人攻擊機可以擔任它的「忠誠僚機」。
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由603研究所/XAC所開發,與美國E-2D有非常相似的尺寸和配置(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圓盤雷達、折疊機翼、四尾翼),據說這種外型配置挺適合在氣流極不穩定的航母甲板上起降,是中國第一代艦載預警機。《詹氏防務週刊》報道說空警-600機背上的大型圓盤為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AESA),偵測與追蹤目標能力極強,採用氮化鎵技術的新型雷達能夠在更遠的距離外鎖定F-22與F-35這類隱形戰機,增強了航母戰鬥群的防禦與早期預警能力。據傳將會利用此飛機構型開發類似美國C-2A艦載運輸機的變體,但尚未得到證實。
目前,福建艦、殲-35以及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都仍在測試當中,將來殲-35服役之後,將與空警-600、殲-15T、殲-15D、攻擊-11等共同打造未來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核心戰力,成為維護西太平洋和平的一支主要力量。
(本文作者蔡翼,係台灣國際關係學者、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原載《亞洲週刊》,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