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破解美國「圍堵中國」 最好的武器是「單邊開放」
12月1日至3日,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在會議平行研討會「中國更高水準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的未來」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教授圍繞中國在下一階段如何推進更高水準開放發表了演講。
在講話中,鄭永年再次強調了堅持開放的重要性,尤其是推行單邊開放的重要性。本文根據鄭永年教授演講實錄整理,並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僅供讀者參考。
今天很高興就「更高水準開放和高品質發展」談一點我的看法。時間有限,我講四個小觀點。
首先,發展是開放的產物,全球化更是開放的產物。
開放很重要。我們一直在講GDP,因為GDP增長對經濟發展很重要。GDP必須是交易,是一種勞動分工:在農耕社會,我們什麼都自己做,所以農業社會GDP很低;到了工業社會,亞當斯密提出了勞動分工理論,勞動分工理論促進了全球化,如果什麼都自己做,沒有勞工分工,就沒有全球化。此外,根據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只有彼此開放才能創造更高的效率和收益,如果你不開放,就不會有全球化。所以世界的開放非常重要。
從生物的角度、人的角度來看,開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村落以及原始部落,鄭家同姓,如果不開放,一個村落屬於近親結婚,人只會越來越笨。要讓後代越來越漂亮、越來越聰明,也必須是開放才可能導致的結果。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開放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如果不開放,就不會發展。
第二點,英美的現代化是單邊開放的結果。我強調一下,是單邊開放的結果。
今天我們總是強調對等開放,我們的一些外交官和商務人士根據在教科書上學到的教條,只知道對等開放,不知道單邊開放。當然,在國際會議上、國際條約裡,為了強調主權性,肯定也會強調要對等開放。但現實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發達國家的成功都是單邊開放的結果。
單邊開放就是「你不向我開放,我也向你開放」。英國是最先實現單邊開放的,因為它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有條件單邊開放。美國表面上是最強調對等開放的,這是美國教科書騙人的地方。美國只有當發達國家要強迫落後國家開放的時候就實現對等開放,美國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一直強調單邊開放,根據它自己的需要進行單邊開放。而美國的強大,就在於它的三大開放系統。
第一大開放系統,就是開放的教育和人才系統。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李光耀先生說過,中國人多,因此人才也多;而美國是世界人才的基地,所以美國可用的人才要比中國多。我一直強調,今天中美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冷戰期間,美國用世界級人才,包括蘇聯、東歐去的人才,跟蘇聯競爭,這種人才基數上的差距已經決定了蘇聯肯定會失敗。
美國是世界人才的高地,今天我們人才領域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即美國用全世界的人才包括用中國的人才和中國競爭。如果我們的高教系統、教育系統人才市場不開放,不能跟美國在世界人才市場上爭一杯羹的話,我們拿什麼跟美國競爭?
第二大開放系統,是美國有一個開放的企業系統。
我們比較一下中國的企業和美國的企業就知道,為什麼最好的資本和技術都熱衷去美國?因為它有一個開放的企業系統。
美國矽谷三分之二以上的獨角獸企業是一代、二代移民創立的。「美國製造」不是美國人製造的,是世界的聰明人都去美國製造。不僅美國自己作為最發達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企業家,發展中國家最好的企業家也都往那邊跑,其中開放的企業系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開放系統,是美國有開放的金融系統。
人才、企業和金融這三大系統是美國成功最最重要的標誌。正因為美國單邊開放,美國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資本、最好的技術、最高端的技術。曾經處於世界巔峰的英國也是這樣。
第三點,當代中國的發展也是單邊開放的結果。
這幾年我一直提倡單邊開放,很多人罵我,我對他們說,不要忘記,我們的農業津貼就是單邊開放的產物。為什麼這麼說?1980年代我們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沒有資本,鄧小平「請進來」,我們打開我們的大門,讓外面的資本進來——這是不是單邊開放?先是華人華僑資本,90年代以後又是國際資本。我們「請進來」,就是單邊開放。90年代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了「接軌」,這所謂「接軌」是典型的單邊開放。我們主動修改了一萬多條從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規政策,這也是單邊開放。我們現在的上海進博會也是單邊開放。
從另一個角度看,太過追求對等開放,有時會讓我們陷入誤區。CEPA跟香港一樣搞對等,但香港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搞什麼對等?再比如說,我們跟台灣的經貿協議也要搞對等談判,這就很容易辦錯事,因為對等談判是兩個政府之間的事情,一旦兩個政府之間一談判就是高度政治化。
最後一點,中國更高水準的開放,需要更大規模的單邊開放。
我們現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國內層面的現代化和國際層面的全球化兩股力量相向而行,統一方向,互相強化、互相促進,正因為這樣,中國發展迅速,我們花4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道路。
當下,西方搞民族主義、逆全球化,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的應對措施就是單邊開放。
中歐投資協定我們已經談了,如果要對等開放,就要歐盟會議同意,我想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15年。怎麼辦?我們自己先做起來。最近對幾個國家包括英、法、德、馬來西亞實行免簽只是單邊開放的一個小小的嘗試,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領域可以實現單邊開放。
為了和中國戰略競爭,美國在世界上到處拉攏搞同盟圍堵中國,我認為我們的單邊開放就是針對美國同盟最好的武器。搞「脫鉤」是意識形態邏輯,如果是我們單邊開放,我們就可以根據市場的邏輯。中國是最大的單一市場,根據資本的邏輯,資本是要到處走的,哪裡有機遇就去哪裡,這也是科學的邏輯,靠意識形態是堵不住的。只要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就無需害怕。
最近有美國科學家聯合起來反對中美科技脫鉤,因為中國科學家、工程師對美國的發展也是有非常大的貢獻的。如果不單邊開放的話,我們會產生很多問題,尤其是我們現在的話語,我們的話語很開放,但是一到微觀層面,很多地方還不夠開放,甚至是不開放的。
為應對美國搞脫鉤、「卡脖子」,我們發展替代戰略,很多企業很開心,覺得我們有機會了,外資走了,我們就可以替代了。我是覺得我們不要這樣狹隘地想,替代戰略拉美搞了幾十年最後都是徹底失敗的,成功的嘗試都是出口導向的,比方說亞洲「四小龍」。美國如果「卡脖子」,有些領域不給我們了,我們做一些替代,但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完全跟西方脫鉤,這些事情我們要想清楚。
現在美國「卡脖子」,我們搞舉國體制。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是新型的舉國體制,不能像以前蘇聯那樣搞關起門來自己創新的舉國體制,我們要搞大門打開得更大的開放情況下的舉國體制。
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不斷完善制度性開放,就是規則、標準、管理的開放。目標有了,我們如何通往制度開放?我想制度開放不僅僅是把中國帶向高品質發展的途徑,也是實現中國夢,把中國真正打造成世界強國的唯一道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