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舉辦首屆供應鏈博覽會 官方:美國企業參與熱情遠超預期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將於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舉辦,這是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
香港南華早報今天(11月22日)報道稱,儘管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美國政府一再鼓吹供應鏈「脫鉤」,但美國企業依然對本次博覽會表現出極大熱情,參展的130多家外企中有20%來自美國。
21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召開首屆鏈博會籌備情況新聞發佈會,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介紹說,本次博覽會以「鏈接世界 共創未來」為主題,515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據中國貿促會網站消息,張少剛在新聞發佈會上披露,首屆鏈博會展覽總面積10萬平方米,設置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5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參展企業將集中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
張少剛說,首屆鏈博會作為開放型國際合作平台,在美國企業中引起熱烈反響,美國參展商數量遠超預期,佔境外參展商總數的20%。5鏈1展區都有美國企業參展,亞馬遜、埃克森美孚、蘋果、特斯拉、英特爾、惠普、高通等一批世界500強和跨國公司將派高級代表參會。
他透露,眾多美國企業把鏈博會這個平台當作產品首發陣地、創新陣地、合作陣地,將展示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
張少剛表示,工商界是促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力量,中美工商界加強互利合作的願望十分迫切。「我們衷心地期望美國企業能夠深度參展參會,滿載而歸,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中美關係實現健康穩定長遠的發展。」
中國貿促會展覽部部長鄔勝榮也表示,首屆鏈博會面向全球品牌形象好、國際社會影響力大的企業和機構發出誠摯邀請,獲得各方熱烈響應和踴躍參與,體現了全球工商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共同期盼和主動擔當。
鄔勝榮說,本次博覽會的會議論壇活動外方代表參與度很高,阿斯利康、特斯拉、谷歌、博世、康寧等30多位世界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高管將分別在清潔能源、綠色農業、健康生活、智能汽車、數字科技和供應鏈服務專題論壇發言或參與研討。
他還透露,首屆鏈博會將為企業發佈國際合作新成果新實踐提供廣闊展示舞台,可以在5鏈1展區中看到不少中外合作優秀示範案例,例如國藥集團將聯合美國GE醫療共建健康產業國際合作代表展區,高通公司與中國移動、小米公司、愛奇藝等國內互聯網行業領軍企業將攜手展示產業跨界融合案例等。
《南華早報》分析稱,美國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加大了貿易限制,在地緣政治局勢面臨不確定性的當下,一些外國企業有意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
本屆博覽會可能會展示中國製造鏈的自我維持能力,傳遞「中國依然是製造業首選」的信息。
報道還指出,由於西方一再鼓吹「去風險化」並試圖將中國排除出供應鏈,中國加大了對食品、能源、科技等關鍵行業「自給自足」的投入,預計本次博覽會也將展示中國在這一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近年來,美國政府和部分西方國家頻頻鼓吹對華「脫鉤」,但越來越多的商界人士意識到,不可能在供應鏈中排除中國。
美國彭博社10月31日報道稱,部分外國企業正在將供應鏈遷出中國,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者需求有所減弱的情況下,許多企業發現,他們很難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生產中心」。
知名鞋類企業巴塔集團全球可持續發展主管勞拉·馬吉爾(Laura Magill)表示,「在中國建立了幾十年的成熟生態系統,不僅確保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點,而且在大規模生產時提供難以複製的穩定質量。在質量、數量和價格方面,我想不出有哪裡能比得過中國。」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11月14日也發文承認,西方國家主張的「多元化」政策確實改變了全球供應鏈,但遠沒有達到西方國家想像中「排除中國」的效果。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供應鏈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複雜,其源頭卻基本沒有改變。
文章稱,美國企業「供應鏈多元化」的舉措並沒有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只是讓更多亞洲貿易商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中間人」。例如在信息技術行業,儘管中國供應商的美國客戶份額有所下降,但印度、越南等其他亞洲地區的公司正從中國採購更多產品,然後向美國出售更多產品。
《經濟學人》直言,供應鏈的延長只是掩蓋了大部分供應依然源自中國的事實,西方鼓吹的「供應鏈多元化」和「排除中國」戰略更像是空談而非實際行動。
對於一些外企有意將產業鏈轉移出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1月21日表示,中國之所以成為全球工商界的必選項,得益於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得益於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歡迎各國工商界繼續投資中國、生根中國。」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