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逝世|網民爭相悼念:一位勤勉、樸實、受老百姓歡迎的總理
10月27日凌晨,前中國總理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逝世,年僅68歲。他是今年3月才卸任總理,據他離世僅僅過去7個多月時間。他是因突發心臟病逝世,說明他以前有可能心臟不好,是拖着病軀在勤勉工作,積勞成疾。
今天社會的醫學條件高度發達,高層領導人又通常會受到精心的醫學照護,往往都十分長壽。李克強年僅68歲便突然離世,實在出乎意料,令幾乎所有人都大感震驚。本來今年3月李克強退休時,不少人還以為具有濃厚知識分子氣息和士人情懷的他會否在退休後轉向學術和文化,未曾料到的是,突發意外竟來得那麼早。
大量的中國人競相在網絡上表達對李克強離世的哀悼之情。此情此景,讓人感慨。作為前總理的李克強,身居廟堂之上,離普通大眾本有十萬八千里之遠,但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李克強是一位有着庶民情懷的樸實總理。他非常接地氣,有同理心,為人隨和,在公共場合並無官架子,經常與底層民眾親切互動。這或許與他的成長經歷、精神追求相關。李克強早年經歷過文革,曾以知青身份下鄉鍛鍊,熟知民間疾苦。
縱觀李克強的政治生涯,他屢屢站出來維護底層民眾的權益,不論是在河南遏制艾滋病疫情,建立對患者的權益保障機制,在遼寧主導棚戶區改造,還是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為外賣騎手、卡車司機、豐縣八孩女子發聲,都一再反映出他的政治底色。李克強的碩士、博士論文都和三農問題密切相關,他曾在「厲害了,我的國」論調盛行時直言中國有6億人的每個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魯迅說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李克強經常為那些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底層民眾請命,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往受災現場救濟災民。
李克強是一位有着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傳承的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讀書人。他在文革的逆境中不忘攻讀傳統典籍,曾受到桐城派名家李誠的耳濡目染。1977年鄧小平決定恢復高考後,李克強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成為許多人眼中「黃埔一期」學生。當時北京大學法律系名家雲集,李克強的多位同學都成為一流學者。大學期間李克強曾寫下優秀論文,參與翻譯法學名著《正當法律程序》,以全優生畢業。後來李克強又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博士,他寫的論文在當時充滿洞見。李克強寫的《追憶李誠先生》情真意切,具有濃厚的讀書人氣息。他在《師風散記》中說:「我來這裏尋覓的不僅僅是知識,亦是為陶冶一種性情,修養一種學風。」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經濟學博士出身的總理,李克強是讀書人從政的一個代表。他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建設的浪潮中成長,有着強烈的改革開放意識,樂於以「包容審慎」態度去對待新鮮事物。他曾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重為網路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儘管在網路金融發展過程中遺憾地出現P2P亂象,但後來及時調整。
以今天中國人離不開的微信為例,李克強說過:「幾年前微信剛出現的時候,相關方面不贊成的聲音也很大,但我們還是頂住了這種聲音,決定先看一看再規範。如果仍沿用老辦法去管制,就可能沒有今天的微信了。」同樣的態度出現在他對待快遞行業,這為網路經濟的大放異彩創造了條件。李克強在十年總理任內致力於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倡導合理界定市場、社會和政府的角色邊界。他主抓「放管服」改革,提出「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力主推進上海自貿區並擴展至全國。他多次主持推動RCEP談判、簽署,最終成功達成這一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他重視電商和上下游產業,主張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負擔。
改革、創新、發展,延續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奇蹟,是李克強總理生涯中一個突出面向。十年以來,面對內外複雜形勢,李克強多次主張讓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反覆呼籲「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凝心聚力抓發展、保民生」。去年3月、4月,面對新冠疫情、上海靜默對於經濟發展的超預期衝擊,當時李克強馬不停蹄,異常忙碌,力主穩定經濟大盤。今年2月,李克強在退休前夕囑託「大家牢牢記住,發展還是我們的第一要務,發展的動力還在於改革」。成長於改革開放,並以進一步改革開放來改變國家,這正是李克強及其所代表的改革派群體的縮影。李克強說過,長江黃河不會倒流,對外開放的大門決不會也不能關上。這既是改革開放45年的經驗總結,又是中國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應有之義。
時間會驗證一切,李克強從政生涯的得失要放在更長的時間河流中才看得清楚。當李克強登上總理大位卻依舊保持樸實、隨和的本色,不忘那些在國家崛起浪潮中落後的普通人,世道人心必然會懷念他。李克強在最後一次總理記者會上說過:「本屆政府以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矛盾和困難疊加……我們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行不避險,盡了最大努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斯人雖已逝去,但許多人心目中會留下一個勤勉、善良、樸實的總理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