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借力各取所需? 中國在普京身上押太多賭注?
中國歡迎約130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紀念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最受關注的賓客莫過於俄羅斯總統普京。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星期三(18日)舉行,普京已於17日抵達北京,這是他今年3月被國際刑事法院以戰爭罪通緝以來,首次走出前蘇聯。中國因為未簽署相關條約,無義務逮捕普京。
中俄聯手抗衡美國
普京因俄烏戰爭久拖而面對國內壓力,中國同樣面對經濟下行考驗。儘管如此,在以哈衝突導致中東局勢動盪衝擊地緣政治之際,外界預估在北京這個重大外交場合上,中俄將展示兩國「無上限」夥伴關係及聯手抗衡美國及其西方聯盟的姿態。
《南華早報》星期二報道,以哈衝突突顯全球不同陣營之間的分歧正在加劇。同情巴勒斯坦的全球南方國家和中俄站在一起,美國則尋求夥伴支持以色列。
對普京而言,烏克蘭戰爭導致俄羅斯愈發陷入孤立後,此次北京之行是一次展示俄羅斯獲世界主要大國支持的機會,只不過在中俄關係中,中國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
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依賴不斷加大
普京在出發到北京之前接受中國央視訪問時,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世界公認的領導者之一」,並稱習近平不是根據一時一勢來作決定的領導人,他會對形勢進行分析評估,著眼未來作出長遠考慮。
普京還說:「這就是真正的世界領袖與我們稱之為『臨時工』的人之間的區別。『臨時工』只來五分鐘,在國際舞台上秀一番,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普京所指的「臨時工」,相信是暗諷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分析認為,普京對中國好話說盡,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被西方嚴厲制裁後,不斷加大對中國的依賴不無關係。
法新社報道,莫斯科數月來尋求與北京強化在經濟、軍事以及能源原已很深的合作,顯示中國在雙邊關係中佔了上風。吉林大學國際問題專家杜本說,莫斯科現在對北京前所未有的依賴,尤其是在經濟領域。
中俄今年的貿易達到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最高點。美國之音報道,在國際制裁的衝擊下,中國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為莫斯科提供了關鍵的生命線。金融時報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中國每天進口1140萬桶原油,按年計算同比增加11.7%,比新冠疫情之前提高15.3%。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也創下1900億美元的紀錄。
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猛增了57%。彭博經濟研究公司彙編的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幾乎佔莫斯科所有外匯交易額的一半,而2022年1月僅為0.4%。中國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化石燃料進口國,煤炭運輸量自2020年以來增加逾一倍。
俄羅斯還希望跟中國達成出售更多天然氣的協議,兩位俄羅斯能源企業巨頭高層陪同普京一起到訪中國。但據法新社報道,俄羅斯獨立分析師卡拉切夫認為,此次普京訪問期間,中俄不會在天然氣項目上取得進展。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加布耶夫也說,俄羅斯意識到中國不想在大張旗鼓的情況下簽署協議,並稱「中國手中掌握著所有牌」。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分析稱:「在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期間,北京一直保持『親俄中立』的姿態,為莫斯科提供重要的外交、經濟和非致命性的軍事援助。」
俄羅斯財政部長希魯阿諾夫星期一(16日)在政府會議上強調俄羅斯對中國無人機供應的依賴,並稱「現在,無人機主要來自中國」。路透社報道,希魯阿諾夫說,莫斯科將斥資超過6.18億美元用於開發製造無人機的國家項目。
中國商務部今年4月曾稱,中國生產的無人機並沒有被出口到烏克蘭戰場,並批評美國「毫無根據地散佈有關中國無人機出口的虛假信息,對中國企業造謠抹黑」。中國之後從9月1日起,對民用反無人機系統等特定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或無人駕駛飛艇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法新社引述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政策研究員巴舒爾斯卡分析稱,中國並不希望看到俄羅斯被嚴重削弱,如果意識到莫斯科可能輸掉戰爭會加大支持,因為一旦俄政府垮台,將被視為「嚴重的安全威脅」。
中國在普京身上押太多賭注?
對中國而言,俄羅斯不僅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來源,也是軍備技術源泉。半島電視台報道,中國解放軍尋求在2035年前實現常規及和核裝備現代化,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核國家,可提供技術分享。據美國2022年評估,近幾十年來,俄羅斯一直與中國共享航空、火箭甚至潛艇技術。
此外,中俄也視彼此為共同抵制西方主導地位的博弈中不可或缺的壁壘。彭博社分析報道,出於對美國和其軍事盟友的長期不信任,以及為加強在台灣問題上的實力地位,中國正尋求俄羅斯作為構建替代全球秩序願景的夥伴。報道稱,大陸解放軍如果攻打台灣,俄羅斯可在確保糧食和燃料供應以及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供政治掩護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報道也說,有些北京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除了為部分國產汽車、電視和智能手機開拓俄羅斯市場,以及低價購得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外,從中俄關係中得到的並不多,他們質疑北京是否在俄羅斯領導人身上押太多賭注。
華沙東方研究中心副主任雅各博夫斯基說,對於那些不贊同俄羅斯發起戰爭的中國精英來說,俄羅斯領導人越來越是中國政府內部的負擔。
報道稱,中國正嘗試在美俄間謀取平衡,但衝突拖得越久,就越難平衡。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任何會引起美國對中國制裁的重大軍事援助,同時也警告俄羅斯不要使用核武器和襲擊平民。中國與俄羅斯不一樣,中國希望與美國保持穩定的關係,兩國領導人可能在11月於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會面。
中俄為共同應對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而戰略靠攏,但也非親密無間。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也一腳踩進了俄羅斯的傳統後院。彭博社報道稱,這是引發中俄關係緊張的因素之一。
彭博經濟負責俄羅斯事務的經濟學家伊薩科夫說,俄羅斯目前對這種與中國之間不平衡的關係無能為力,莫斯科急需北京的合作來維持國家經濟,「莫斯科將不得不承擔大部分成本」。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則認為,北京不好仗著當前優勢而失分寸。 她說,俄羅斯目前的戰略泥潭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對北京來說,重點不一定是俄羅斯準備付出多少,而是中國須承擔什麼樣的代價」。
大國之間為自身利益各打各算盤,承擔多少成本,付出多大代價,肯定都在盤算之中。台上握手微笑之餘,台下各存有戒心。各取所需才是本質,需大於情,也是務實外交的一種體現。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