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海最遠的新疆產海鮮了!爆紅竟與日本核廢水有關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新疆海鮮最近在中國互聯網上火了。從上周起,新疆出產海鮮的話題就不斷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中國媒體報道。在微博上,有關話題詞條更是不下10個,包括「沒開玩笑新疆真的產海鮮」「新疆歡迎大家來吃海鮮」「新疆海鮮量產如何做到」等等。

在外界印象中,擁有廣袤沙漠的新疆盛產葡萄、哈密瓜等水果,未曾想新疆也有海鮮。讓人不禁好奇,作為中國離海最遠的內陸省份,新疆到底具備了什麼樣的條件生產海鮮?

2018年4月17日,新疆克拉瑪依,航拍新疆沙漠中行駛的賽車。(視覺中國)

沒有海的新疆 如何產海鮮?

《人民日報》星期一(9月11日)報道,新疆之所以能出產海鮮,離不開「海鮮陸養」模式。報道稱,這個模式指的是在陸地營造類似於海洋的生態環境,而要打造出這樣的環境有多種方法,其中包括將鹽鹼水變成「人造海水」。這就要從新疆的鹽鹼地說起。

新疆鹽鹼地上的魚池。(中國青年報)

鹽鹼地是指土壤中鹽分和鹼性物質過多的土地。除了有極少數的耐鹽植物生長外,鹽鹼地基本「寸草不生」。

根據自媒體「正解局」上星期五(9月8日)的文章,新疆約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鹽鹼化。不過,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鹽鹼地的水質與海水十分接近。因此,只要以海水礦物質比例為參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普通動植物無法生存的鹽鹼地,便可搖身變為用於養殖海鮮的環境。

財經傳播服務機構「華商韜略」旗下微信公號9月10日發文稱,2017年的中共中央一號檔提出「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窪鹽鹼地養殖」,打響了鹽鹼地養海鮮的「第一槍」。

(央視新聞截圖)

同年,中國農業農村部(時稱農業部)也發佈《2017年漁業扶貧及援疆援藏行動方案》,要求推進「鹽鹼地漁農綜合開發利用」;2019年又在《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鹽鹼水養殖」。

華商韜略指出,有了國家政策引領與撐腰,新疆自此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

另一方面,新疆優質又豐富的水源也發揮重要作用。新疆有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等等。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儘管新疆的沙漠面積達到了43萬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積超過51萬平方公里,但水域面積仍然達到了5500平方公里。

新華社引述新疆農業農村廳漁業監督處處長鄧康處說:「新疆主要水源之一是冰雪融水,水質清澈,溫度低,非常適合冷水魚的養殖。」

新疆水產公司在高1.5米、直徑5米的養殖池內,模擬海水生態環境養殖海產品,不用任何抗生素,健康無污染。(網上圖片)

以媒體報道中多次提及的三文魚為例,根據《新京報》,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喀拉蘇鄉的三文魚基地,每天最多可加工50噸三文魚,預計今年將實現6000噸量產的目標。

除了三文魚,新疆也通過淡化養殖等其他現代科技方式,出產了澳洲淡水龍蝦、南美白對蝦、螃蟹、西伯利亞鱘魚、金鱒魚等各種海鮮。

新疆博湖縣博斯騰湖的蟹農,在展示收穫的螃蟹。(微博帳號「新疆發佈」)

根據《人民日報》,自2022年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每年設立1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205萬新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南疆鹽鹼水漁業發展。目前,兵團農業農村局正在編制《兵團南疆師市鹽鹼水漁業養殖規劃》,以大力推進南疆鹽鹼水漁業發展。

《烏魯木齊晚報》2018年報道,在上世紀50年代,新疆漁業主要以捕撈為主,水產養殖業屬空白。到了60年代,當地水產養殖業才開始起步。新華社還發出過《新疆告別「吃魚難」》的文章,並提到以前新疆居民「吃魚大部分靠從外地運進,而邊遠地區的許多農牧民甚至一輩子都沒吃過魚」。

新疆海鮮走紅與日本核廢水有關?

有觀點認為,新疆海鮮近期一躍成為熱門話題,很大原因在於日本核廢水排海事件。日本從8月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來自被毀的福島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放射性廢水。有專家說,這些廢水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危害那些吃海鮮的人的健康。但顯然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一說法,尤其是向來對日本有著複雜情結的中國民眾。

就在日本正式啟動福島核廢水排海當天,中國宣佈了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在此之前,中國已禁止了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的進口。

內地日料店紛紛強調未使用日本進口食材:

據統計,中國大陸約有7萬多家日式餐廳,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沿海城市。隨著上述禁令出臺,這些日式餐廳何去何從是個大問題。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新疆海鮮此時會引發大眾和媒體討論。

有網民說,這一來不僅能向那些依賴日本水產品的中國企業派定心丸,「國家有方法、有能力填補市場空缺」,也可以趁機宣傳新疆海鮮,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然而,也有網民不看好新疆海鮮,並指出:「新疆海鮮產量就是翻倍也不到全國產量的1%。媒體不要再炒作新疆海鮮了,那是杯水車薪!」「要填飽14億人的肚子,還差得很遠!」

日本海鮮因核污水排放問題被禁止進口到中國。 (Getty)

據當地部門統計,2022年新疆全年水產品產量17.3萬噸,比上年增長1.4%。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5.95萬噸,同比增長2.9%。

新華社去年5月報道,中國水產品總產量從1989年的1333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6549萬噸,年均增速5.27%;人均水產品佔有量從11.82公斤增加到46.38公斤,年均增速4.5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

而萬得資訊(WIND)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水產品數量為453萬噸,日本在中國水產進口國中排名第九,占比僅為2.9%,也就是13.1萬噸。

總的來說,新疆目前的水產品產量,距離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是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成氣候,尤其是在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把「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背景下。

從民生角度看,如果新疆水產品產業能持續蓬勃發展,相信對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萬元的當地居民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對那些想吃一口安心海鮮的中國人來說,更是別具意義。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