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經濟訊號令人不安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宣佈,暫停發布全國青年人調查失業率數據,被輿論抨擊為掩耳盜鈴,更引發各種負面想象,打擊市場對中國經濟現狀和預期的信心。中國在年初新冠疫情解封後,一度鼓舞全球市場。
然而,最近所出爐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卻讓國際市場非常不安。中國經濟非但沒有預期的報復性反彈,反而進出口、消費和投資這三個火車頭都出現減速現象,甚至相互作用,可能把經濟推向通貨緊縮的歧路。
中國青年失業率在6月為21.3%,連續第三個月錄得新高。官方停發7月數據,導致市場往負面解讀,推斷青年失業率數據非常難看。這並非無中生有,因為7月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都很難讓人樂觀。同時,經濟社會領域發生的一些事件,似乎也反映了經濟下行的事實。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8月7日未能支付兩筆美元債券票息,震撼各界,8月14日公司股價在港股市場跌幅超過16%,至0.82港元,創歷史新低。
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旗下的中融信託,8月14日被曝逾期兌付近1億元人民幣,反映房地產市場對金融市場的綁架,因為中融信託大量投資近期不斷有壞消息的房地產業。
市場擔心,金融信託公司如果接連出事,必然波及銀行,引發更大的金融動蕩。雖然中國國務院近期接連宣佈政策,希望刺激消費和鼓勵外資,卻始終無法穩住市場信心,股市和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下跌。此外,中國債務問題也亮起警訊,摩根大通6月估計,中國境內總體債務(包括家庭、企業和政府)已達到年度經濟產出的282%。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比率為256%,美國為257%。
根據國際媒體分析近期數據所得出的印象,拉動中國經濟的三個火車頭——進出口、消費和投資都一起熄火,引發了不小的擔憂。中國海關總署8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的進口同比下跌了12.4%,出口同比下滑了14.5%,雙雙弱於市場預期,並表現出連續下滑且幅度擴大的趨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7月出現了兩年多以來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0.3%,工廠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已連續10個月下降,同比下降4.4%,引發通縮擔憂。
在國內投資方面,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為近14年新低,6月份貸款增加是3.0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比6月份的4.22萬億元都呈斷崖式下跌。來自海外的投資數據一樣糟糕,《日本經濟新聞》8月14日報道,外國企業4月到6月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為4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達到87%,是1998年以來的最低值。這或許部分源於西方持續同中國產業鏈脫鈎。美國總統拜登8月9日發佈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華高科技投資,進一步削弱中國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拜登(Joe Biden)8月10日在猶他州的政治籌款活動上說,中國正面對經濟和人口問題,他擔心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會因此變成可能威脅全球的「定時炸彈」。這一說法不無認知戰的用意,但也不能排除它反映美國情報界和智庫對中國當下經濟挑戰的判斷。從中國政府至今的決策趨勢審視,過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似乎逐漸讓步給「以國家安全為中心」。然而過度強調國家安全,恐怕會傷害經濟發展,進而影響社會穩定,最終波及國家安全。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就遵循這一邏輯。
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引領區域乃至世界經濟同步發展,也幫助數億中國人脫貧。因此,國際社會特別是區域國家,都希望看到中國能快速擺脫當下的逆境,恢復過去的活力。中國政府須嚴正檢討至今的決策盲點。資本和社會人心都渴望可預期的確定性,以便重振投資與消費信心。相信這也是區域國家對中國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