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十萬火急卻仍不知變通:中國社會怎麼了?
最近,河北暴雨災情引發廣泛關注,但在民間救援、居民撤離風險地區的十萬火急時刻,竟然發生多支前往涿州的民間救援隊卡在邀請函、大量居民的舉家撤離車輛堵在收費站的荒誕事件。在輿論壓力下,前往涿州的民間救援隊已無需當地邀請函,當地高速管理部門回應說未接到上級免費通行的通知。此情此景讓不少人想到2008年南方發生大雪災情時國家的政策:高速公路在應急狀態下免收通行費。
河北涿州的洪水周五(4日)終於消退,惟動物屍體和垃圾在地面上隨處可見:
緊急時刻還不知變通,只知道等上級指示的現象,近幾年來,在中國社會比較盛行。2021年河南鄭州出現歷史罕見的暴雨災情,造成極為嚴重的城市內澇,其中包括鄭州地鐵5號線的嚴重水浸事故。當時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披露說,在暴雨災情發生前,當地氣象局已多次預警,但從鄭州地鐵運營管理者、當值的車輛調度負責人、交通管理部門,都在等待上級命令,而不知在緊急情況下采取應急措施。與當時鄭州的暴雨災情應對形成明顯反差的是,浙江省政府公開要求「遇到突發狀況不能層層等命令,要有第一時間的意識,迅速及時決策,科學果斷處置」。
在三年疫情期間,不知道發生多少起因為基層工作人員、執法人員、保安不知變通而造成的悲劇事件,以至於官方不得不發文要求不得以等核酸結果為由延誤治療。
日前,針對層層等命令的荒誕現象,武漢大學教授呂德文撰文《都十萬火急了,還在等待上面指示…》表示:「這個社會確實有『病』了。人人都看似在遵循各項制度,卻在客觀上提高了社會運行成本。大家都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耗,無窮無盡,沒完沒了,卻又無可奈何……都十萬火急了,還在等待上級領導指示,無視肉眼可見的秩序崩潰。要是領導一直不出現,那是什麼後果?」他進一步寫道:「事事緊張,時時重視,對小事,小概率事件,傾注所有注意力,社會就會失去活力。」
層層等命令、不知變通,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責任、只知道唯上的官僚主義,看似是遵守制度、規則,看似是對上級忠誠,但其實是不願承擔責任,是在坑害上級的形象,侵蝕民眾對於制度和規則的信心,是置更為基礎的人民利益和訴求於不顧。
明明是不合理的現象,為什麼近年來格外盛行?
通常而言,影響一個組織的運作有兩個基本因素:人的因素和權力結構。從人的因素來看,如果置身於組織當中的人是一個有責任感、真心為人民服務,分得清輕重緩急,懂得隨機應變的人,那麼他大概率會在緊急情況下采取合乎實情的措施。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三年疫情期間,一方面發生多起因核酸不在24小時之內而耽擱搶救的悲劇,另一方面依然能看到有一些人敢於在緊急情況下隨機應變。
從權力結構來看,一個人的行為在相當程度上被他所置身其中的權力結構所支配。如果一個組織高度偏向單向度的自上而下的權力結構,尤其再伴隨着現代組織系統日益精密化,越來越像一台高度技術化的機器,那麼組織中的基層工作人員勢必缺乏隨機應變的空間。從長期來看,這既會導致下級缺乏主觀能動性,凡事被動等指示,又會造成上級疲於奔命,經常不得不耗費寶貴時間去過問不值一提的小事。
當下中國社會正面臨人的因素和權力結構的兩方面困境。一方面不少地方、機構的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人不願承擔責任,只知道僵化遵守制度、規則和上級指示。另一方面整個社會高度偏向單向度的自上而下的權力結構,而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自下而上的監督機制,以至於不少人只知道唯上,整日琢磨上級的意圖,為了迎合上級而層層加碼、一刀切,不惜引發民怨,將上級置於尷尬境地。然而,他們自以為是的唯上並不是真的對上級負責,更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從鄭州暴雨災情到三年疫情,再到河北暴雨災情,在十萬火急的危急時刻,竟然還一再上演不知變通、等命令的荒誕現象,足以警醒中國社會從源頭處根治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