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無懼內地就業嚴峻 京港聯吳紫羽:關鍵在善用香港身分特色
2014年12月27日,北京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簡稱京港聯)成立,旨在團結北京港生,豐富北京港生的課餘生活,宣傳香港文化,加深內地人對香港的瞭解,以及為北京港生爭取福利等。
組織走了快一旬的時光,近日,京港聯菁英匯執行主席吳紫羽接受《香港01》專訪,就著當代內地港生的面貌、就業問題以及京港聯的使命等議題娓娓道來。她認為,要提升或維繫港生的競爭力,關鍵在於善用香港身分的「差異」特色,並指現時一般內地港生都是對國情有一定了解,或期望未來個人發展與國情結合。
「我覺得面貌肯定是會不一樣的,因為現在的香港學生他比起以前的前輩,他肯定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同時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從2019年開始就任主席的吳紫羽,這些年來在一線見證著內地港生在時代變遷下的面貌,以及如何面對隨之而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她眼中,當代的內地港生在教育和文化背景上與前輩有所不同。他們生長在更加全球化的時代,經歷了技術發展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對內地的看法通常更為開放和客觀,願意深入了解國情,對國家有一定的認同感。在活動參與度上,他們積極主動,不僅是在學術上,也涉及社會活動、公共事務等,經常看到內地港生的身影。此外,與前輩相比,他們更容易適應內地的生活節奏和文化,因為他們習慣了通過互聯網了解並接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最後,他們更願意表達自己,同時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和看法。
7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經濟數據,相較於整體經濟形勢的復甦趨勢,青年失業問題依舊突出。數據顯示,6月份,內地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其中16至24歲、25至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1.3%、4.1%。值得注意的是,16至24歲的勞動力調查失業率攀升至21.3%,為再度創下新高。
在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是否一定程度上令有意到內地發展的港生打退堂鼓?吳紫羽反而認為,由於具備了更加豐富的背景和經歷,京港聯的同學通常在求職市場上受到一定的歡迎。許多同學選擇投身於大灣區,利用其地域和文化雙重優勢;另有部分同學回歸香港,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有同學利用其獨特背景和經驗,結合相關政策扶持,識別和把握兩地的商機,從而創立了自己的企業或初創團隊。京港聯在當中也積極為同學們提供求職和實習的信息和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內地和大灣區的工作環境。
她表示,失業率確實很高,但是如果學生本身有一定的競爭力的話,是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就優勢而言,對比海歸或者純港生,內地港生能更貼近國情,了解國家發展及體制、生活及社會文化,加上有香港三文兩語教育基礎及累積內地人脈,可善用香港橋頭堡身分及地域政策優勢,在協助港企或單位發展內地業務、內地企業拓展香港及海外存在優勢。
但港生也不是沒有劣勢,因為非內地土生土長下,城市資源未必到位,同時在串聯資源經驗、生活與職場文化差異,導致水土不服,較依賴個人適應力及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政策問題,像考公務員,進入內地的公務員體系的話,是會受到一定限制;又例如像許多同學會選擇的法律專業,受限制也比較多,像是不能做訴訟法,只能做非訴的,「你不能打官司,等於說你的職業生涯就缺少了一半」。
「我覺得是遠超於我的期望的」,談起這些年來組織的成果是否符合期望時,吳紫羽毫不猶豫地予以肯定。現時,組織每年會舉辦50場到60場不同形式的活動,比如每個月會有1至2場的愛國交流考察團,與同學去到不同的省市,讓大家對於當地的風土人情,對於當地的文化歷史有直接和深刻的一些認識和了解。
除此之外還會有實習的計劃給同學安排,無論是在北京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然後會考察北京一些大型企業,讓同學對於不同的企業,企業的文化以及不同的界別有一定的了解,像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這些相對來說比較有專業性的學校,京港聯也會對於他們所學的專業對口的一些企業進行考察,然後讓同學跟這些企業有更深刻的更深入的就是溝通。
她特別提到,對現在是大熱門的直播電商領域,很多香港學生和青年也展現出很想加入到直播行列中的意願,然而,他們可能對於這個產業沒有什麼認識和了解,所以京港聯專門從杭州請了直播電商的比較鼻祖的團隊到北京,給大家講述一下到底怎麼進入這個行業,怎麼直播,怎麼帶貨,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
據京港聯統計,成員有30%會留在北京發展,然後大部分都會回到香港或者是去大灣區發展,「因為我覺得大灣區就有點類似於一個香港的後花園」。值得一提的是,選擇創業者約佔一半。吳紫羽表示,不同地方的政策都會有別,同學創業之前就要認識和了解到不同的利好政策到底有哪些,所以需要有更多的像京港聯這樣的協會來組織活動,或者讓香港的青年在行動前就先認識和了解到怎麼樣更好地利用這些政策,未來組織也會有一些創業方面的指導予同學。
最後,吳紫羽表示,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京港聯的使命變得尤為重要。除了團結北京各高校的香港學生,京港聯更需要為同學們塑造更正面的愛國情懷,幫助他們了解真實的國情,彌補信息鴻溝。同時,京港聯應積極與內地高校和機構合作,引入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幫助香港學生更好地融入內地,包括在升學或者就業上提供協助。此外,京港聯亦可能考慮建立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平台,讓香港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內地的各個城市和行業,進而為兩地的交流和合作貢獻更多的力量。「最後,我們也希望凝聚起更多的北京香港學生,共同為社會注入港生的獨特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