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民調崩盤 國民黨內戰開打:侯友宜進入被換倒數
在多份民調敬陪末座後,侯友宜與國民黨陷入了尷尬境地。
侯友宜原本主打「中間路線」,在兩岸、能源等關鍵議題上取態模糊,希望能複製新北勝選模式,用「不藍不綠」的姿態吸引中間、乃至淺綠選民支持,極大化自身選票。但從5月29日《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結果來看,有35.8%受訪者表示會投給賴清德、25.9%會投給柯文哲,只有18.3%會投給侯友宜,足見侯友宜不僅沒能攏絡中間選民,還嚴重流失深藍板塊。
而此後的多份民調,侯友宜都在「老三」末位徘徊,既讓自己灰頭土臉,也引發了國民黨的強烈焦慮。6月28日,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公布最新人事,前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出任競辦執行長、立法院國民黨總召曾銘宗擔任組織部門召集人、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擔任國政顧問團召集人,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前立委林鴻池擔任副召集人。其中金溥聰已淡出政壇多年,此次出山明顯是馬英九授意而來,被外界視作搶救選情的「最後猛藥」,也是國民黨中央拉警報的危險訊號。
7月3日,侯友宜拋出五大政見,包括接受合憲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確定兩岸穩定和平後,便將兵役降回四個月;全面使用核電;撤掉NCC;設立新的特偵組,偵查民進黨執政下的光電弊案、疫苗採購案。如此主張,顯然是金溥聰建議下的路線調整,目的是鞏固深藍選票,力求民調回升至基本盤水準,同時穩定國民黨軍心。
但從國民黨內近日動態來看,「換侯」行動正在成勢,且似乎已非朱立倫等人可以控制。
「換侯」勢力如何成形
早在5月下旬、侯友宜民調初次被柯文哲超越時,泛藍陣營便有了「換侯」討論,例如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就呼籲,若侯友宜民調持續落後柯文哲,直到6月下旬都未有起色,為求重返執政、保全立委席次,國民黨須「因應危局調整作為」,採取一切必要的緊急應變措施。如此說法雖未直言換侯,卻已所差無幾,張亞中因此被稱作是泛藍的「換侯第一槍」。
不幸的是,此後侯友宜民調確實持續低迷,不僅被賴清德一路領先,也未能再超越柯文哲,向來以「不團結」著稱的國民黨由此狼煙四起,除了泛藍陣營持續討論「換侯」外,國民黨地方派系與立委也開始醞釀相關方案。而儘管黨主席朱立倫多次強調「不會換侯」,甚至直斥「不團結者為罪人」,卻依舊難杜悠悠眾口。截至今日,「換侯」勢力已形成三組方案。
第一組,是以立委羅智強為代表的「聯柯派」,其聚攏部分擔憂選情的立委候選人、泛藍媒體人,主張組成「政黨輪替大聯盟」。據羅智強表述,「政黨輪替大聯盟的意義,就是給有意角逐總統的人,不管是侯友宜還是柯文哲,給他們一點時間,用最大的努力去證明自己是最有能力帶領台灣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的人。」如此倡議,被普遍解讀是「棄侯保柯」的委婉說法,意即只要侯友宜民調持續落後柯文哲,國民黨就應考慮「藍白合」,也就是撤除對侯友宜的提名,禮讓柯文哲參選總統,最後雙方共組聯合政府。
平心而論,即便羅智強真是出於政黨輪替的「大局考量」,這一主張也過於激進,等於是要國民黨一見民調落後,便主動放棄提名、禮讓才剛崛起的柯文哲,並為極可能在幾年後就泡沫化的民眾黨續命。故國民黨中央最終以「黨紀處分」的威嚇,迫使羅智強打退堂鼓,後者遂在6月16日發表道歉聲明,宣布不再倡議「政黨輪替大聯盟」,同時暫停所有政論節目、暫時不接受媒體訪問,「聯柯派」至此宣告敗退,未能再有聲量。
第二組,是以立委鄭麗文為代表的「換韓派」,其背景是6月底金溥聰已進場操盤、7月上旬侯友宜民調仍持續墊底下,以鄭麗文為代表的勢力公開發難,要求改派前高雄市長、2020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上場,「侯友宜是無辜的,不忍心看到侯友宜繼續下去!逼他走下去,會兩頭落空,要保護侯友宜,不要讓他成為炮灰!幫藍營找到最強的人,還來得及!」對此,國民黨中央同樣威脅要祭出黨紀處分,但鄭麗文態度也相當強硬,「我是豁出去了,隨便黨如何處理」,並再次強調「現在還來得及,還有半年。」
當然,據筆者了解,韓國瑜本人或與侯友宜有些心結,卻對參選2024毫無意願。而鄭麗文之所以如此發難,除因韓國瑜支持者(又稱「韓粉」)數量顯著、又相當厭惡侯友宜外,其本人與金溥聰長期不睦也是原因。
第三組,是由國民黨中南部地方派系組成的「挺郭派」。此派早在5月17日侯友宜被徵召前就已成形,組成人物大多是對朱立倫、侯友宜不滿的地方要人,並主張徵召郭台銘代表國民黨參選。但其之所以支持郭台銘,也並非全為選情考慮,而是更多要鬥爭朱侯兩人,因為前者代表的黨中央未能與其結成利益共同體,後者則鮮少與中南部地方要人互動,被認為就算選上也「不會重視各地」,故未能獲取支持。
而由地方派系構成的「挺郭派」至今仍相當活躍,也是三派之中唯一有能力在會議上對峙黨中央者。據筆者掌握消息,由於郭台銘始終不放棄參選,「挺郭派」眼見侯友宜民調低迷,已準備在7月23日的國民黨全代會上發難,要動員旗下代表連署「若在某一期限前,侯友宜民調未過20%,需考慮與其餘可能人選再次民調」,即便23日當天未能成功提案並表決,也至少要迫使朱立倫做出「提名侯友宜一事尚未定論」的表態,為之後更換人選取得正當性。
對此,朱立倫也知曉不能等閒視之,故近日已開始就7月23日全代會聯繫各地黨代表,調查其出席意願,並拜託對方在當日「支持黨中央決定」,顯然是知曉了地方派系的「逼宮」計畫,且評估對方威脅可能成真。
「換侯」本質仍是權鬥與利益
而綜觀上述三派,其實不難觀察到,除了已經一蹶不振的「聯柯派」,眼下正在活動的「換韓派」與「挺郭派」,其喊出「換侯」口號的背後,都不全然是「顧慮選情」的大局為重,還有遂行權力鬥爭、重塑利益分配的「借題發揮」。
其中,「換韓派」根本沒有得到韓國瑜出戰的承諾,而是更多要借韓國瑜之名調動「韓粉」與輿論,對侯友宜與朱立倫形成包圍;「挺郭派」則無意真讓郭台銘選到底,一來郭根本不是國民黨員,二來其已前後兩次言而無信:已表態要支持國民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卻先是在韓國瑜出線後憤而退黨,又在侯友宜出線後四處釋放「徵召內幕」、打擊侯友宜聲望,缺乏資格又姿態拙劣,令其根本沒有被國民黨提名的可能。
故「換韓派」看似師出有名,其實熟知內情者都明瞭,韓國瑜不過是其手中的煙霧彈,而不會真的成為國民黨考慮人選,韓國瑜自己的未來規劃也不包括再參選,而是更想成為幕後造王者。而「挺郭派」眼下聲勢浩大,但郭台銘的實際出線機率,還遠低於曾經敗選的韓國瑜,畢竟在「挺郭派」的真實盤算內,其更多是將郭台銘當作一個用完就丟宣傳板、一段逢場作戲的露水姻緣。而不論是「挺郭派」或「換韓派」,雙方的真實目標都是借眼下的低迷選情、看似有威望的替代人選,拉下「不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侯友宜,同時向「將被牽連」的朱立倫進行奪權。
首先聚焦侯友宜的出線背景。其之所以能在今日獲國民黨徵召,源於2018年、2022年兩次新北市長選舉中,先後擊敗蘇貞昌、林佳龍的戰績,以及執政期間多次全台第一的市民滿意度,還有朱立倫乾綱獨斷拍板定案。簡言之,新北市長的戰績、執政期間的高民調、朱立倫的支持,是其得以在5月17日獲徵召的關鍵。
然侯友宜長期不與其他派系互動,尤其在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冷落韓國瑜,是其難以統合黨內的致命傷,只是在前述三個關鍵優勢拉抬下,地方派系暫時無法對侯發難,只能接受其已出線的現實;然當5月下旬侯友宜民調被柯文哲超越後,國民黨內地方派系便不願再忍耐,而是看到了重演2015年「換柱」的「天賜良機」,並希望藉此拉下侯友宜、改推能代表自身利益的新人選。
至於朱立倫,其雖於2021年當選黨主席,但綜觀國民黨內的權力結構,其更大程度是要與代表中部的前雲林縣長張榮味、代表東部的「花蓮王」傅崐萁施行共治。但侯友宜此次相當不幸,恰好與前述兩人皆不和睦:與張榮味是因對韓國瑜的冷漠結下樑子,畢竟韓國瑜能進入北農、甚至出線參選總統,張榮味的支持扮演關鍵角色,故侯友宜不敬韓國瑜,便是公然打臉張榮味;而侯與傅崐萁的摩擦由來已久,但近期的激化源於3月時侯友宜暗指傅為「黑金勢力」,引來傅崐萁反唇相譏「趕快宣布選總統」、「一起承擔國民黨」、「我們樂觀其成」,6月傅崐萁被控性騷女記者後,侯友宜又稱「黨中央應該積極調查,立即處理絕不寬貸」,被認為是對傅的再次攻擊,傅崐萁也持續抵制所有侯友宜相關的黨內活動,拒不出席。
在此情況下,朱立倫陷入了尷尬境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論兩人此前有何權力博弈、條件交換,自其拍板徵召侯友宜起,侯朱便被綁在同一條船上:質疑侯友宜的參選資格、推動「換侯」,就等於是挑戰朱立倫的黨主席權威;一旦侯友宜倒下,朱立倫就必然面臨黨內檢討,縱能保住黨主席之位,也逃不過被分權、乃至架空的命運。而在朱張傅共治的現實下,若民調崩潰、朱立倫希望力保的是他人,張榮味與傅崐萁或許還會考慮支持,如今卻偏偏是與兩人交惡許久的侯友宜,傅張自然不會客氣。
事到如今,能拯救侯友宜與朱立倫的,只有民調回升一條路。但在賴清德、柯文哲已穩定領先的情況下,除非兩人先後爆發重大醜聞,例如罪證確鑿的貪腐、無可抵賴的出軌,否則侯友宜應該都沒有顯著回升的可能。在此情況下,侯友宜已然進入被換倒數,等待朱立倫的,則是黨內山雨欲來的權力風暴。
為什麼國民黨會出現換侯聲浪?
侯友宜被提名後,民調便持續低迷,甚至落後柯文哲。
換侯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地方派系要借此鬥爭侯友宜與朱立倫,同時改派能代表自己利益的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