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網軍癱瘓大陸 反對一國兩制香港模式:柯文哲為什麼崛起?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近期幾份台灣2024總統大選民調,讓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成了話題焦點。

首先是2份《美麗島電子報》民調。5月29日,《美麗島電子報》發布24日至25日的民調結果,顯示35.8%受訪者會投給民進黨賴清德、25.9%會投給民眾黨柯文哲、18.3%會投給國民黨侯友宜,不投票或投廢票者有5.9%,未明確回答的有14.0%。這是柯文哲首次在總統大選民調中超越侯友宜,來到第二名,足見5月17日徵召後的泛藍內鬨,對侯友宜選情的衝擊程度。

6月6日,《美麗島電子報》發布5月29日至30日的民調結果,顯示35.4%受訪者會投給民進黨賴清德、25.5%會投給民眾黨柯文哲、22.6%會投給國民黨侯友宜,不投票或投廢票有5.3%,未明確回答的有11.2%。此次雖有部分「未明確回答」群眾流向侯友宜,卻依舊無法讓侯友宜重回第二,柯文哲的民意基礎已然不容小覷。

5月29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5月最新民調,三位總統候選人中,賴清德以35.8%的支持度位居第一,柯文哲以25.9%位居第二,侯友宜下滑至18.3%,於三人之中墊底。(美麗島電子報網頁)

接著是6月13日的《關鍵調查》民調,其調查時間為6月6日至9日,顯示三位候選人中,賴清德以31.2%支持度居首,柯文哲以21.5%居次,侯友宜以17.9%殿後,另有29.4%無明確意見。相較於今年3月調查,賴清德支持度減少了7.8個百分點,侯友宜支持度減少7.6個百分點,柯文哲支持度則增加4.4個百分點;再來是6月14日發布的《菱傳媒》民調,其調查日期為6月6日至10日,賴清德拿下37.76%的支持度,柯文哲站穩第二、支持度31.29%,侯友宜殿後、支持度21.87%。

最後是6月15日公布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其調查時間為6月12日至13日,主題是台灣民眾的政黨傾向,結果顯示有24.6%的受訪者支持民進黨,22.2%支持民眾黨,20.4%支持國民黨。從這一結果來看,台灣的政黨體系明顯重組,傳統的藍綠兩黨政治,如今伴隨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崛起、國民黨下滑至第三,已然形成三強鼎立局面。

而從《美麗島電子報》到《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一個事實清晰可見:原本不被看好的柯文哲,如今已是2024年大選中不容忽視的存在。而究其崛起背景,兩大因素堪為關鍵。

6月14日發布《菱傳媒》最新民調結果,賴清德拿下37.76%的支持度,柯文哲站穩第二、支持度31.29%,侯友宜殿後、支持度21.87%,另有6.19%選民尚未決定、2.89%的人表示都不支持或不會去投票。(Facebook/菱傳媒)

政治角色設定:比國民黨更本土、比民進黨更務實

首先,自柯文哲準備參選2024起,其便致力鞏固自己與民眾黨的政治定位:比國民黨更本土、比民進黨更務實。

在操作「比國民黨更本土」上,曾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柯文哲可謂駕輕就熟。因為在台灣如今的民意市場內,所謂「本土」便是「拒統」,故柯文哲不會真與民進黨競爭「台獨」深綠板塊,而是會竭盡所能展現拒統姿態,掠奪國民黨、乃至部分溫和派民進黨的「維持現狀」路線。

在此脈絡下,柯文哲時常公開質疑「九二共識」,目的便是要與國民黨做出市場區隔,例如3月馬英九訪陸時,柯文哲便公開表示台灣沒有「九二共識」,只有「九六共識」,「當台灣在1996年第一次總統直選時,就已經建立台灣主體性,每投一次,台灣的主體性就越來越強」;6月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柯文哲再稱「中國並未提供九二共識的明確定義,如果我當選總統,會向中國詢問這個定義。」

此外柯文哲相當擅長「吃台獨豆腐」。5月正式宣布競選2024後,柯文哲特地至台南拜訪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即便其稱此為私人行程,但陳水扁對深綠民眾意義重大,柯文哲的政治盤算清晰可見;6月柯文哲啟程訪日,與出身民進黨的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會晤,同時在言談間提及自己與前總統李登輝的私人交情;近期,柯文哲更是語出驚人,稱如果自己來做總統,網軍會是第一優先,以後每年都選一天挑題目,例如大陸十一國慶時,就把高鐵系統全部癱瘓、明年再把ATM全部癱瘓,「告訴他們你要小心,我是有能力把你癱瘓的,不要亂動,真的動我就搞你。」同時放言,「哪天要把北京中央政府的網頁換掉。」

5月24日,柯文哲至台南拜會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引發不少討論。(Facebook/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而在操作「比民進黨更務實」上,柯文哲同樣有自己的方法,那便是不用國民黨的話語,講出藍營的兩岸路線。如此一來既能與民進黨做出市場區隔,在戰爭與和平的敘事框架下得分,又不影響「比國民黨更本土」的人設塑造。

例如4月訪美時,柯文哲面對媒體提問「若當選後與北京重啟對話,對方逼你承認九二共識怎麼辦?」柯文哲表示自己不會像民進黨般,直接表示「不接受」,而是會回答「了解也尊重」,「是認知(acknowledge)但不是承認(recognize),至少沒有當面拒絕掉。」柯文哲更補充,不管是九二共識或一國兩制,自己的回答都會有緩衝,以一國兩制為例,自己的回答是如果是目前的香港模式,那台灣人不會接受,而不是直接拒絕或斷然表示不同意;6月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柯文哲也稱,自己在擔任台北市長時,並未接受中國提出的「九二共識」,但中國卻接受了他主張的「兩岸一家親」,並進行對話。

平心而論,不當面否認「九二共識」、主張兩岸交流對話,其實與當今國民黨的主張並無二致。此外柯文哲甚至敢向深藍板塊招手,例如在5月初拋出重啟服貿談判的話題,並質問民進黨,「說好要成立的兩岸監督條例在哪?大陸市場占台灣外銷四成左右,服貿、貨貿還是一個很重要、得處理的問題」;5月下旬柯文哲前往金門,觀察未來可能興建「金廈大橋」的地點,並稱金廈大橋對金門的發展絕對必要,至於民進黨抨擊的國防隱憂,柯文哲表示國防問題不是問題,一座橋用飛彈對準,隨時可以打斷,「還講吳三桂是沒必要的。」

5月30日,柯文哲至金門參加宗教活動,拜會當地政要。(Facebook/柯文哲)

政治現實:賴清德與侯友宜都不夠強

平心而論,綜觀柯文哲前述種種,不難發現其所打造的選舉人設充滿矛盾,甚至可謂集各種衝突立場於一身:既能有屬於民進黨的反「九二共識」,又能有國民黨主打的兩岸交流,只是改成其口中的「兩岸一家親」;既能展演深綠喜歡的「抗中保台」姿態,放話要以網軍癱瘓大陸高鐵與ATM,又能主打侯友宜都未敢觸及的深藍話題,例如重啟服貿談判、倡建金廈大橋。

歸根結柢,柯文哲敏銳掌握了2024大選的兩大民意主軸:拒統與避戰,且全然不懼「立場投機」、「變色龍」等輿論攻訐,積極要搶占藍綠兩黨的固有版塊。在拒統上,柯文哲以反對「九二共識」、拒絕一國兩制香港模式、強調自己同陳水扁與李登輝的聯繫,確立了近似民進黨的抗中保台人設;在避戰上,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服貿與金廈大橋等交流項目,又將民進黨打成不理性的「求戰派」,確立了自己的務實「維持現狀」人設。

當然這般左右開弓的策略理論上有用,但能發揮多少現實效力,還要視其餘候選人的強弱而定。而這也是柯文哲何以能在2024選戰崛起的關鍵:此次不論民進黨賴清德,或國民黨侯友宜,顯然都沒有2008年的馬英九、2020年的蔡英文那般勢大,這才給了柯文哲瓜分版圖的機會。

首先是賴清德,其本身並不弱勢,更擁有民進黨主政下的龐大行政資源可調度,但賴清德的最大弱點,便是蔡英文執政8年的負面遺產:第一,「非核家園」顯然無法實現,民進黨卻不肯面對現實,導致近年跳電事故頻生,卻還屢以「小動物破壞電纜」塘塞;第二,民進黨主導的各種大型項目、政策專案弊端頻生,例如入侵各地農村、與黑金勢力緊密掛鉤的光電產業,以及引發炒股、阻擋外國疫苗入台醜聞的台產高端疫苗;第三,台灣經濟成長明顯放緩,人均購買力下降,物價、薪資水準、房價、稅率等現實問題讓民眾叫苦連天;第四,兩岸關係陡降,不僅導致不少農漁產品外銷受限,更讓台灣遭遇兩次圍島軍演。

圖為2023年4月8日在福建省福州附近進行的軍事演習中,一艘中國軍艦朝岸開火。福州距離馬祖僅約50公里。(Reuters)

以上種種,均會打擊賴清德此次得票,並讓部分淺綠選民轉為期待柯文哲。以5月29日公布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為例,認為台灣整體經濟現況不好的民眾中,有30.1%會投柯文哲、24.7%會投賴清德、23.3%會投侯友宜;不滿意蔡英文執政表現的民眾中,有41.1%會投柯文哲、33.8%會投侯友宜。

接著是侯友宜,其不僅論述不清,就連選戰打法都落後柯文哲一大截。從侯友宜的表述來看,可以發現其也想藍綠通吃,卻意外兩邊落空:深藍憎恨他不肯談論「九二共識」,在重啟服貿等話題的踴躍度上還不如柯文哲;厭惡民進黨的淺綠不滿意侯友宜僅是反對「一國兩制」,畢竟柯文哲可是名言反對「九二共識」。這一情緒推升了一個弔詭現象:本來水火不容的深藍與淺綠,意外在柯文哲身上找到共鳴,將其當作「不投侯友宜」下的政治替身。

至於選戰打法,侯友宜的團隊顯然不知何謂面向群眾的總統級選戰。5月17日徵召後,侯友宜四處拜會藍營政要與泛藍陣營要員,明顯還是老派的選舉思維,以為只要取得該名要員支持或背書,就能藉其影響力號召選票,卻不知當今選民已相對個體化、原子化,且其所拜會的部分要員,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此外,侯友宜輕忽面向網路與大學生的宣傳機會,在政治大學演講的問答環節中屢出洋相,被學生與綠營媒體剪成短片瘋傳,其陣營卻無力自救,分明有攝影團隊到場,卻不知自剪影片上網進行正面宣傳,只能任由綠營傳媒鋪天蓋地轟炸。

5月17日,侯友宜獲國民黨提名黨的總統參選人。(facebook@侯友宜)

相較之下,柯文哲的團隊便相當擅長面向青年與網路的宣傳戰,將其在各種公開場合的發言、演講、問答剪成短片,營造柯文哲知識淵博、談吐風趣、一針見血的選舉形象。此外柯文哲其實相當容易失言,讓外界找到攻擊話柄,但柯團隊的作法便是不斷營銷新話題,蓋過此前爭議,在輿論的槍林彈雨中打游擊,畢竟互聯網雖有記憶,群眾卻是健忘的。

當然,眼下風光不代表選戰必勝,但柯文哲的崛起確實不容忽視。據《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15日民調,與2020年蔡英文領軍時的41%支持率相比,今日民進黨的支持度僅有24.6%,而一個百分點約等於19.3萬選民,意味民進黨在過去3年半流失超過300萬選民支持;國民黨同樣不遑多讓,與2019年韓國瑜領軍時的35%支持度相比,如今侯友宜領軍的國民黨只剩20%支持度,相當於4年流失了近300萬選民,空有2022年大勝後的全台地方執政版圖,而無法召喚選民支持。

民眾黨僅成立4年,便能在支持度上超越有百年歷史的國民黨,同時逼近創黨37年的本土最大政黨民進黨,除了候選人自身的政治魅力外,台灣民眾對「有意義的第三選擇」之渴望,同樣不容忽視,而這也正是柯文哲得以崛起的基礎。

為何柯文哲近來成為討論話題?

其民調總統大選民調已超越侯友宜,來到第二,僅次賴清德。

柯文哲想塑造什麼政治定位?

比國民黨更本土,比民進黨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