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公司凱盛融英被查 一場反間諜運動山雨欲來?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官媒星期一(5月9日)高調曝光了一家涉國家安全問題的諮詢公司,為針對諮詢行業的全面調查埋下伏筆,諜影重重的氣氛彌漫整個行業。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據報道,中國國家安全機關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對中國諮詢行業龍頭企業凱盛融英(Capvision)展開執法,除了突擊凱盛融英的蘇州分公司,執法行動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同步進行。

+1

凱盛融英的網站顯示,這家成立於2006年的公司在紐約和上海都設有總部,主打為客戶提供行業專家諮詢服務。

這家公司在投資界頗具盛名,很多專業投資人、企業家在做商業決策時,都會通過該公司獲取資訊;凱盛融英則扮演「中間人」,為客戶對接各行各業專家。凱盛融英的專家人脈雄厚,公司網站稱,它的專家網路有45萬人。

正是這種行業專家諮詢的服務模式,讓這家業務遍佈中國境內外的公司陷入反間諜風暴。

央視《焦點訪談:別有用心的諮詢》報道指,凱盛融英的專家來源並不簡單,公司專門圍繞境內政策研究、國防軍工、金融貨幣、高新科技、能源資源、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重要行業物色挑選有影響力的專家。

報道稱,其中一名就職於國有企業的韓姓專家在凱盛融英接受諮詢百餘次,超過六成是境外諮詢。他通過公司內網下載5000份檔資料,當中包括機密級國家秘密一份、秘密級國家秘密兩份、情報13份、商業秘密18份。

另一名涉案的雷姓專家曾在一家重點軍工企業工作,他被指涉嫌向境外洩露軍事軍工領域敏感資訊、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雷姓專家稱,凱盛融英的客戶曾向他詢問「一個軍機型號的保有量」。

報道稱,國安機構調查掌握,凱盛融英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專案,「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

官媒罕見報道這起諮詢行業的反間諜案,相信是為震懾整個行業。報道還措辭嚴厲地把諮詢行業批評了一通,稱有的國內諮詢公司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了牟取經濟利益,頻繁遊走在法律邊緣,對國家產業發展和經濟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最終淪為境外刺探、收買、套取國家秘密和情報的幫兇」。

其實在過去幾個月,已頻頻傳出外企的駐華辦事處遭突擊調查,或有工作人員被拘留的消息,牽涉其中的包括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諮詢企業貝恩公司(Bain & Co)、日本藥廠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看起來,一場反間諜運動山雨欲來。

中美關係緊張。圖為2017年11月9日,掛於中國北京的中國國旗和美國國旗。(Getty)

中國現在面對的客觀現實是,外部環境嚴峻,國安問題即便沒有超越拼經濟成為最優先的事項,也已與發展經濟平起平坐。中國與西方摩擦日益頻密,中美更是可能陷入長期性的爭鬥,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刺探機密的情況肯定會日益增多,這都促使北京更加小心地保護好國家機密。即使是在美國,國安問題同樣受到高度重視,在科技等中美博弈的場域中,國家安全也是美國對華制裁屢用不膩的理由。

但在國安問題上,如果無法做出清晰的定義、劃出可預測的紅線,確保反間諜的執法行動透明、合法,很容易就產生寒蟬效應。近期北京的一系列動作,以及中國在上月底剛通過的反間諜法修訂草案,已經讓一些在華的外企和外國人感到涼颼颼。

外資相繼出走?一文看清2009年開始哪些外企轉移和退出中國市場

中國在上月底剛通過的反間諜法修訂草案。(網上圖片)

修訂後的反間諜法,納入了網路間諜、投靠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等行為,也擴大相關主體竊密的對象範圍,還增加了執法機構查閱調取資料、傳喚、查詢財產資訊、不准出入境等行政執法職權。整體來看,打擊範圍和當局的執法權力都擴大了,但反間諜法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國家安全並沒有明確定義。

一些人因此擔憂,反間諜法執行起來的彈性很大,缺乏充分的透明度。一旦北京有外交等其他方面的需要,反間諜法和國安問題會不會成為一個很方便的藉口?畢竟幾年前在孟晚舟事件後,兩名加拿大公民就是被中國官方以間諜罪拘留。

2021年9月25日晚間,孟晚舟終於獲釋回國,她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新華社)
如果無法做出清晰的定義、劃出可預測的紅線,確保反間諜的執法行動透明、合法,很容易就產生寒蟬效應。

中國希望對外釋放明確的信號,對竊取中國國家機密的行為不會手軟;面對北京大力反間諜,在華外國企業也得更加謹慎,不得越過國安的紅線。每個國家都有保護國家機密的正當性,但這種諜影重重的氛圍還是讓人有些不安,畢竟剛剛走出疫情打開國門的中國,現在正需要展現開放的姿態、重建外部世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