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祭祖之旅:為何北京接受?台獨反對?︱專家有話說
馬英九的訪陸決定受到各方批評,包括台獨勢力和民進黨人士。這些批評指責馬英九表現出了「媚中」態度,並稱其意圖與蔡英文訪美形成對沖。但這些批評可能高估了馬英九的政治實力,同時低估了他的政治意志。馬英九的訪陸決定可能表明他有能力在中國與台灣間達成某種程度的平衡,同時也表明他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意志力。
從中方的立場來看,馬英九訪陸符合北京當前促進兩岸交流、降溫台海衝突的總方針,因此應該得到接待。然而,中方的表現卻低調,對馬英九的接待規格有限,甚至只能把熱情放在地方上。這可能意味著陸方並不想把馬英九當作統戰提款機,而是尊重馬英九的政治意志。
這種低調的態度也可以被解讀為中方對於台灣問題取態謹慎。對北京而言,與台灣的接觸和交流需要謹慎處理,以避免引發國內外的爭議和反對聲音。此外,中國政府可能也希望通過這種低調的方式,表達對馬英九的尊重,同時向台灣當局傳遞對話意願。
再聚焦到馬英九個人。馬英九嚴守中國國民黨的正統政治意志,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保釣,同時又主張紀念六四、支持法輪功等,這些正反面都顯示了他的固執。此次馬英九的訪陸行程也被形容為一種精神上的反攻,馬英九想推動國民黨的台灣化,表達子孫應有的懺悔,這一點也值得慎重思考。當然,對於馬英九的政治意志和行為,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可能會支持他的立場和行動,認為他是在維護中華民族的主權和利益;另一些人可能會對他的固執感到不滿,認為他應該更加謹慎和理性地處理兩岸關係,以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對北京而言,馬英九的固執可能被視為一種挑釁,但也有可能被視為一種低調的合作姿態。無論如何,從台灣的立場出發,如果馬英九的行動能夠幫助維持台海和平,降低兩岸衝突的風險,那麼這種固執的姿態也許就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台灣作為一個爭議地區,維持和平與穩定是最重要的基礎。
觀察此次馬英九祭祖,可以看到傳統與政治並陳:一來,馬英九祭祖是中國傳統脈絡下的個人實踐,顯示他重視家族傳承和家族價值觀;二來,馬英九祭祖具有政治意義,他在中華民族的脈絡下實踐這次祭祖,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場和信仰,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曾參與對日抗戰,是中華民國抗戰歷史的一部分,馬英九此次祭祖也是意在表達對其父親所參與的中華民國抗戰的尊重和崇敬。這便是為何有些輿論指出,馬英九祭祖其實是在展演忠誠與愛國,甚至有聲音認為這樣的行為實在過於政治化。
從台獨的立場來看,其之所以認為馬英九的抗戰路線等於「賣台」,根本原因在於,台獨在情感上並不認為日本是台灣的敵人,且國共雖曾激烈鬥爭,卻在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事業上達成了一致。因此,馬英九這種強調這種國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華民族共同抗戰的政治路線,無法見容於台獨論述。
綜觀此次馬英九祭祖行,馬英九的行動對於台海關係的改善有一定的影響,但台獨對其表現卻相當反感。總的來說,外界應該更客觀看待馬英九的行動,不要過於陷入情緒化的認知偏差,此行的觀察重點應該是其背後的象徵意義,以及對於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
【本文譯自印尼媒體Sindonews觀點文章,作者賴劍文(Harryanto Aryodiguno),印尼總統大學國際關係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