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的最後一份工作報告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李克強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勢必針對中國經濟現階段面臨的短板、復甦的障礙出台政策。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王緯溫。

中國總理李克強將在下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人大和政協年會)交棒,同時將作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為10年總理任期畫上句點。

新冠防疫政策大轉彎滿兩個月之際,中國經濟持續積聚復蘇動力。李克強做的這份報告,將為其繼任者制定哪些關鍵績效指標,還預備動用哪些政策工具,以鞏固宏觀經濟復蘇勢頭,同時具體落實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等長遠目標,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也必將為李克強政府的政治遺產留下最後一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慶73周年招待會上致辭,提到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央視影片截圖)

李克強近日加緊籌備,並已在上個星期五(2月3日)和星期一(2月6日)分別召開聚焦政府工作報告的會議和座談。

李克強上個星期五主持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時指出,疫情等多重超預期因素去年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嚴重衝擊,但政府通過靠前實施既定政策舉措,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穩住經濟大盤,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在清零政策與Omicron病毒高度博弈的2022年,中國經濟全年僅增長3%,低於官方目標約2.5個百分點,也是自1976年以來第二最差的表現。

李克強的最新表態,顯示中央政府並未對與增長目標失之交臂感到失望,可能認為宏觀經濟在疫情及嚴厲防疫嚴重影響下,未過度失速甚至滑入負增長區間,還是一份可接受的成績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見到北京述職的特首李家超。(行政長官辦公室)

李克強星期一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社會基層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時進一步評估,稱中國經濟增長在去年底企穩、今年初回升;隨著防疫措施的優化調整,消費目前止跌向上,1月份明顯增長。

今年(2023年)春節中國各地因防疫鬆綁不再宣導就地過年,不僅引發春運人流高峰時隔三年重現,全國多地景區還出現爆量人潮,大大帶動了消費。據官方資料,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有超過3億人次旅遊出遊,同比增長23.1%;國內旅遊收入超過3758億元(人民幣,下同,733億新元),同比增長30%。

國內旅遊數據亮眼。圖為天津遊人在中華石園新春民俗燈會拍照留念。(新華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月31日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已要求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預示著促銷費可能還將是新一屆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以為經濟回暖持續賦能。

隨著中國經濟前景持續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底也大幅上調中國今年增長預期0.8個百分點,至5.2%,但仍被中國官方視為「過於悲觀」。

在多地陸續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上下之際,可以預見,中央的目標相信不會太保守,有可能維持去年的5.5%左右甚至更高。

儘管中國經濟持續出現樂觀勢頭,但李克強在上述兩個場合中都發出警惕,指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國內穩增長穩就業等任務艱巨。他指出,當前企業特別是消費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總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

中國去年爆發爛尾樓業主停貸風波,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中新社)

李克強並呼籲各部門繼續抓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和拓展經濟運行回升態勢。事實上,中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尚未穩健,經濟擴張的先決條件尚未完全具備。

因需求疲軟,作為中國GDP主要動力之一的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去年12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近80%城市的新建住宅及90%城市的二手住宅環比售價出現下降,比11月進一步增加。

IMF上個星期五對中國經濟發佈的年度評估中也指出,中國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呼籲中國政府採取更多行動支持樓市。

中美科技戰開年以來進入新階段,美國、荷蘭與日本決定聯手限制晶片技術輸往中國,也讓中國進一步受到掣肘。

,美國、荷蘭與日本決定聯手限制晶片技術輸往中國,也讓中國進一步受到掣肘。(資料圖片)

習近平1月31日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上,要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明顯意在尋求加速科技突圍。

習近平星期二(2月7日)在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研討班上,則進一步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要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突出位置,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也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開局之年的工作,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引導經營主體強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可以預見,李克強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勢必針對中國經濟現階段面臨的短板、復蘇的障礙出臺政策,同時也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戰略,讓中國從過去10年的「李總理」平穩過渡到新的「李總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