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擴大內需綱要·五 |「共同富裕」題中意不明 增收入可更大聲
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前,《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低調出爐。緊接著中央經濟工作召開,《「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馬不停蹄的公布。回到《綱要》本身,圍繞11個方面出台38條舉措,以2萬多字的篇幅提出了擴大內需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方案。但這份《綱要》顯然沒有激起輿論的普遍關注。
「擴大內需」的提法並不新鮮,從《十四五規劃》,到中共二十大報告,再到此番《綱要》都提到「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加之,這份《綱要》沒有「眼前一亮」的預期和一眼就能看到、看得到的數據,所以並不會「刺激」到市場和輿論。原本,中共文件就難倒,一份沒有數據的經濟戰略文件,市場就跟難讀懂。
如何讀懂這2萬多字的《綱要》,這將是一張怎樣的藍圖,會對中國經濟2022-2035年的10餘年起到怎樣的作用。《香港01》將分為9篇,從不同角度一一拆解。
「擴大內需」,這個提法近些年頻率漸高,特別是疫情來到第三年,防控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擴大內需」尤為重要。《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有其存在的背景。
「擴大內需」的經濟意義在於,首先,投資帶來的邊際收益遞減,必須提振消費的經濟引擎作用;其次,外需疲弱,必須提振內需,關注內循環;其三,培育消費市場,提升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重要性。而其政治意義在於,其一,供給方面促進消費相關生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其二,擴大內需的前提條件是提升收入,合併共同富裕考慮,做好擴大內需的準備,是把民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提升收入提升幸福感,提高人民對執政結果的滿意度;其三,再不提升勞動者收入,就只能維持資本回報和勞動回報之間的鴻溝,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不利於社會穩定和進步。
確實,擴大內需的前提條件是提升收入,收入合理分配就是擴大內需的前提,未來收入分配的原則是什麼?在《綱要》有兩點重要表述:一是結構角度再次強調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二是總量層面的提法是主要的邊際增量,將居民收入與GDP對標。這說明未來收入分配將在總量和結構兩個層面共同發力,降低貧富分化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
按照《綱要》,初次分配要更加註重把蛋糕做大,提升就業質量、增加居民總收入是核心任務。包括:「加快新一代訊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創造更多更高質量更高收入的就業崗位」,未來新經濟領域將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
全面促進消費,首先要提高收入水平。要讓大家敢於花錢,敢於消費,就必須提高中低收入。《綱要》提出擴大勞動報酬佔初次分配比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提高勞動者報酬佔初次分配比例,中國大概現在是40%上下,與許多發達國家早期差不多,而後來發達國家增加到70%上下。《綱要》提出了提高勞動者報酬,以什麼方式,依據什麼法律,政府起什麼作用,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勞動者收入過低,不僅有兩極分化,導致社會動盪,也是消費能力被大大壓縮,這方面未來必須要有很大改進。
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當然是分好蛋糕的重要環節,財稅、社保、慈善等多種調節機制共同作用,促進社會公平。包括:「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和監管」、「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到法定人群全覆蓋」,再分配環節將進一步優化,同時充分挖掘第三次分配的潛力,包括「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坦白說,「共同富裕」是非常反應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提法。特別是,在本次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共同富裕」作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共二十大通過的黨章,修改了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黨章提出的「社會主義....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主張,提出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2021年8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以共同富裕為中心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後曾解釋說,所謂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富裕」,這明顯有別於鄧小平1992年寫入黨章的「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裕」的主張。
但顯然,一直以來,輿論對於「共同富裕」都容易被等同於「均貧富」,有很大的誤會。如何詮釋「共同富裕」,一直都做的不夠、不好,也由此這兩年也對「預期」產生了負面影響。即使在這次《綱要》中,亦沒有做到很好的詮釋,都還是比較多的「行話」、「套話」,如此並不容易被市場和輿論所理解。
事實上,疫情後,低收入群體和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差一定受到嚴重衝擊,貧富差距的分化一定對於消費端的制約非常明顯。往後看,防疫放開以後,中低收入群體就業有望加速回升,必須要疊加收入分配機制的進一步優化。
三次分配是三種原則的統一,效率原則、公平原則、道德原則。實際上既是強調高效率的創造蛋糕,也強調更好的分配蛋糕,這是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而導致的結果是所有社會階層收入都會適度增加,才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大家財富都一樣,而是強調所有社會階層的收入都能使國家的發展相應增長,就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沒有打富濟貧的意思,更沒有搞平均主義的意思,這個問題必須要講清楚,否則大家對未來預期不好,當然就不可能投資,不可能增加消費。
不能小覷了分配機制,資本的邊際回報高於勞動,這個差異造成了貧富差距不斷積累。現在無論中美,最富裕的10%的人都掌握了差不多全社會70%以上的財富。那現在通過一些調節手段,在資本回報率本來也在降低的時候去推動大家收入的提高,扭轉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那社會矛盾就會減緩一些,大家就不那麼仇富了。貧富差距擴大,除了生產過剩、經濟衰退這種後果,在社會上很嚴重的後果就是矛盾加劇,戾氣充斥,犯罪率甚至都會提升,所以以擴大內需為目標之一來提升人民收入,也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提高幸福感。
除此之外,直接發「錢」、發消費券確實也可是一招。中國政府的辦法是減費降稅、政府投資基建以及通過流動性調控,但發「錢」刺激消費應急,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特別是,對中低收入人群發「錢」,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特別時期發「錢」,可以迅速恢復收入—消費—供應—生產—收入循環到一個正常水平,發「錢」比累進稅有更直接的修復市場形成的「貧富差距」結構扭曲的作用。確實,已經看到多個城市啟動消費券的發放,直接刺激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