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逝世︱台海危機戰爭邊緣 「江八點」未竟的和統善意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於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江澤民任內兩岸剛從互不往來近40年重新開啟交流的大門,其任內兩岸互設海基會、海協會,開啟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互動;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李登輝「兩國論」,也都是在江澤民任內發生的。因此,在其掌權時期的兩岸關係,或可稱為時有危機、但機會也存在的狀況。

江澤民遺像。(新華社)

江澤民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後的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選為總書記,接替因六四事件去職的趙紫陽。當時,由於內外不安因素紛起,大陸內部有政局動盪、外部則有國際共產主義政權紛紛垮台、蘇聯甚至發生了「8·19政變」,戈巴卓夫(Mikhail Gorbachev,內地譯作戈爾巴喬夫,台譯作戈巴契夫)遭到軟禁,雖被葉利欽(Boris Yeltsin,台譯作葉爾辛)搭救,但難以挽回蘇聯頹敗的終局。因此,江澤民政權在外界看來,不但面臨重重考驗,也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政權」。

不過,從事後的發展可以看到,江澤民成功扮演了中共統治者的角色,也掌握了中共大權,直到2005年卸下中央軍委主席之後。這段期間內,兩岸從恢復交流初期,歷經了台商西進,以及台灣自身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影響,皆讓江時期的兩岸關係時好時壞,但機會一直都在。

江澤民在任內曾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江八點」。(Getty Images)

1990年6月11日,接任中共總書記尚未滿一年的江澤民,在大陸「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開幕式上表示,只要兩岸坐下來,本着「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不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是「一國兩府」,則一切問題都可進行討論與商量。也就是這樣,使兩岸關係相當程度和緩,也對後來兩岸兩會的成立、以及舉行「汪辜會談」奠下基礎。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是在1990年11月21日成立的,主要負責處理官方授權的兩岸相關事務。隨後大陸也在1991年12月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作為與海基會對等接洽的單位。1993年4月27日到4月29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了「汪辜會談」,對兩岸非官方互動、經貿之間的往來與良性發展具有極大影響。

甚至,1995年1月江澤民還提出「江八點」,期盼兩岸能夠持續發展。江八點的內容主要為:

1.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 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但是,反對台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 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4. 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5. 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直接「三通」;

6. 高舉中華文化;

7. 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也歡迎他們赴陸參觀訪問;

8. 歡迎台灣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同時也願意接受台灣的邀請前往台灣。並強調「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藉助任何國際場合」。

李登輝以「李六條」回應江澤民的「江八點」。(台灣總統府網站)

稍晚,李登輝也於4月召開的台灣「國統會」上提出「李六條」。李登輝表示,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雙方一來一往,雖未有實際接觸互動,但亦展現了各自的善意。

不過,1995年6月,李登輝成為首位在總統任內赴美國進行公開演講的台灣領導人,大陸方面認為其實質意圖是在鼓吹兩個中國,使兩岸關係降温,並進一步導致1996年的台海危機。就在台海危機消弭、李登輝續任總統後,兩岸重新恢復溝通,及至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兩人才在上海再度碰面,並達成加強對話、恢復協商的共識;甚至汪道涵也答應他日赴台進行汪辜三會。辜振甫還前往北京與江澤民見面,兩岸氛圍看似又將熱絡。

1993年4月,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會晤,簽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協議。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首度正式接觸。(VCG)

然而,1999年年中,李登輝在蔡英文等學者的協助下,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再次重創雙方好不容易重新創建起來的良善互動環境,也讓汪道涵的台灣行至其過世從未能實現。2000年,台灣發生首次政黨輪替,支持台獨的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也帶給外界兩岸是否有可能再度摩擦或不相往來的遐想。

在陳水扁「四不一沒有」的就職演說中,或許讓大陸感受到些許的誠意,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大陸的疑慮,當時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表示,大陸將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甚至當2002年陳水扁在8月時提出「一邊一國論」後,江澤民在該年稍晚舉行的中共十六大仍宣示「三個可以談」,也就是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的政治地位等問題。

綜觀江澤民時期的兩岸關係發展,因為彼此都面臨到了不同的內部問題,台灣是民主轉型、大陸是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雙方都處在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也相對存在較多的發展可能。雖然在其治下,兩岸曾發生過台海危機,但整體而言,江澤民時期的兩岸關係,雖有危機,但機會也一直都在,兩岸並未因某些齟齬就老死不相往來。逝者已矣,對海峽雙方來說,在危機中找到轉機,是江澤民時期兩岸關係可帶給彼此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