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倒逼台獨退燒 蔡英文「抗中保台」大力丸失效了
台灣「九合一」選舉(即縣市長選舉)結果已經出籠,最大的看點是國民黨大勝,拿下了「六都」中的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四都,並且意外拿下基隆,民進黨雖然保住了台南和高雄,卻創下了創黨36年以來參與地方選舉的最差記錄,完全可以用「大敗」來形容。
選舉結果公布後,蔡英文即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算是對敗選結果負責。不過,這個象徵性舉動對蔡英文本人在台灣的權力地位構不成什麼影響,主要在民進黨內部和具體施政上,她可能要面臨一些黨內勢力的責難與挑戰,並且會被國民黨把持的地方政府杯葛。
這次選舉的另一個看點是在台北,蔣萬安,蔣介石的重孫子,蔣家第四代唯一一位從政的後輩,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及無黨籍候選人的黃珊珊競逐,拿下了台北市長位置。
蔣萬安本來在2018年就有機會選上,不過當時他以自己還年輕,需要歷練為由(其實當時主要是對他對能否戰勝柯文哲沒有信心)沒有參選,結果讓柯文哲以區區三千多票領先,險勝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連任。
接下來,從台北市長卸任的柯文哲,他被認為是2024年台灣大選在藍綠之外的最大變數,以後怎麼保持政治存在,以及是否有機會問鼎大位,是又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看點。
另外,朱立倫因為這次組織國民黨選舉有功,會不會又激起心中舊夢,瞄着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寶座佈局衝刺,與賴清德或鄭文燦終極對決,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看點。
以上是在「表象」層面較為熱鬧的話題。不過,外行才光看這些熱鬧,真正的內行,都在看其中的門道。
這裏面最大的門道是什麼呢?
就是為什麼民進黨搞出了那麼大聲勢,蔡英文在兩年前拿到了記錄空前的817萬張選票,美國在這期間也頻頻助攻,台美雙方甚至不惜冒着挑起兩岸衝突的風險搞了一場佩洛西訪台的大戲,結果民進黨不僅未能再寫輝煌,反而被國民黨搞得灰頭土臉,錄得了創黨以來的最差戰績,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大力丸在這次選舉中不僅沒有見效,在某種程度上,似乎還成了選舉毒藥。
就此,《香港01》在選舉一線的記者撰文系統分析了其中原因。
大家認為,除了傳統選舉的鐘擺效應,民進黨這次失敗是多方面原因疊加促成的。首先是選前對民進黨不利的消息紛紛傳出,包括防疫不利、疫苗弊端,以及社會治安重大案件頻傳、黑道與政治人物過從甚密等等,都拉低了民進黨的選舉分值。
再加上蔡英文力挺的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因論文造假被迫棄選,陳時中在台北被「豬隊友」坑殺,以及在新竹劍指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的負面選舉操作過頭等等,都是令選民對民進黨敬而遠之的原因。
其次,民進黨對選情尤其是對蔡英文的拉票效應過度自信。從選舉結果看,蔡英文在選前喊出的「投民進黨候選人,就是投蔡英文」口號很明顯是個戰術錯誤,她忽略了「討厭民進黨"的氣氛正在蔓延,招致了反效果,連一向被認為支持民進黨的年輕選票,在本屆選舉中也見不到聚攏效果。
第三,這次選舉前的各種民調,民進黨選情均不樂觀,而且兩黨之間的差距還相當之大,在主要縣市大勢已經底定的情況下,激不起綠營支持者的投票熱情。如過去民進黨都會動員學生族群返鄉投票並安排專車或高鐵優惠,在這次選舉中因為年輕人的冷淡反應都未有出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過去民進黨擅長的「抗中保台」招牌未能奏效。以往選舉,一旦選情危機,民進黨就會祭起兩岸大旗,以台灣保衛者身份自居,把國民黨打成「親中賣台」的中共同路人,2020年大選,蔡英文更是撿起了香港反修例騷亂這顆原子彈大肆進行政治操作,獲得了817萬張選票,但是,在地方縣市長選舉中,兩岸議題的得分比一直就沒有大選高,此為原因之一。
其二,在此次選舉期間,民進黨政治人物曾赴中國大陸交流、經商的背景紛被政治對手爆料,這種「又當又立」的做法,使得民進黨的「大力丸」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功。
其三,蔡英文任內雖然台美關係獲得突破性進展,美國在各方面也加大了利用台灣遏制中國的操作力度,但是這些動作並未給台灣帶來多少實質好處,反而引發了兩岸之間的衝突危機。在中國大陸的武統壓力下,台灣人開始認識到,如果兩岸真的發生戰爭,台灣肯定撐不了幾天,美國則未必會出手相救。所以,兩岸衝突威脅下的理性思考,在這次選舉投票中發揮了一定作用,雖然多數選民在統獨問題上依舊是一副醉生夢死的求獨心態,但是選民的感性成分也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退燒。
其四,客觀上,中美關係的階段性緩和也是民進黨大敗的外在因素之一,特別是近期以來,美國過去那些大玩台灣牌的盟友變得相對靜默,甚至像是澳洲總理都公開說台灣非國家、不能加入CPTPP,立陶宛跟台灣「外交突破」了老半天,結果最近在台灣只設了一個沒有領事作用、歸經濟部管的辦事處。這些外在因素都讓民進黨的「抗中保台」找不太到施力點。
以上因素疊加起來,使得民進黨的選舉「大力丸」這次基本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