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學術民主藝術民主 新任中宣部長李書磊釋積極信號
11月10日,新任中宣部長李書磊在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引來知識界、輿論界不少人的關注。
李書磊是近年來中國政壇的一匹黑馬,他生於1964年,1978年年僅14歲的他考入北京大學,被不少人形容為「北大神童」。那時正值鄧小平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在那個年代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許多後來都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精英。1982年李書磊本科畢業後,繼續在北京大學深造,獲得現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後來李書磊去中央黨校任職,從普通教員一路升遷為副校長。
再之後他經歷多個崗位的歷練,包括福建省宣傳部長、北京市紀委書記、中紀委副書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在不久前結束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李書磊晉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新任中宣部長。
李書磊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是知識分子出身,曾是一位學術基礎紮實、有敏鋭洞察力的文化學者,一直以來對於文化建設有自己的看法。比如,2007年,他在接受《21世紀》採訪時便曾談到「國際競爭中的文化建設」,主張「我們要有文化的自強之心,興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他認為,「我們要有開放的胸懷與廣闊的視野,廣納外來的優秀文化,任何有意義的文化創造都必須在開放環境中才能實現」。他引述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的名言「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建議:「文化、學術機構要克服行政化、官僚化的習氣。比如大學,不能有官氣、衙門氣,要有更多的學院氣氛,要以學術的價值為價值,以教授的需要為需要。」
今次他在《人民日報》的刊文,同樣表達了相似觀點。他以二十大為背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新的語境下,一如既往地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特色,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文化自信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李書磊說,「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鑑」,「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既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過程,又是吸納外來文化文明精華、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的過程」。他還表示,「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鼓勵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鑑,不斷煥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李書磊此處說的「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是對十八大報告說的「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的重申,對於增強文化創造活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有正面作用的。
李書磊作為一位曾在文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嚴肅學者和知識分子,他是懂文化的,並且深知當下中國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他關於文化建設的不少觀點,與知識界普遍公認的觀點是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來擔任中宣部長不失為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