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大報告 | 消失的「發達國家」字眼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報告第十四部分的主題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按照慣例該部分談的是中國外交。

在闡述具體政策時,報告稱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堅持親誠融匯和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十九大報告闡述具體外交政策的描述是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從上述部分內容看,二十大報告這一部分的措辭描述框架基本上延續了十九大的說法。不同的是在大國關係方面,增加了「和平共處」一詞,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構建關係框架,二十大報告重在推動構建關係格局,在執行的層次上更進一步。在周邊外交和發展中國家外交方面,二十大報告新增強調「利益融合」、「共同利益」。

中美是否會在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二十大報告「和平共處」一詞為中美關係帶來利好的一面。圖為2021年1月中美軍機同日抵近台海。(微博@yygggg168)

二十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一脈相承,並有全新的要求。「和平共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調,這意味着中國不會尋求和大國之間的矛盾衝突,儘量維持和平共處仍然是重點。這對於中美關係、中歐關係、中印關係都是利好消息。

「利益融合」和「共同利益」是鞏固和夯實中國同周邊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良好關係的基石。這說明中國的友好宣示不是口惠而實不至。

且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的報告相比,在外交方面,十九大報告和二十大報告中,大國關係外交的說法是全新的。

在十五大報告、十六大報告、十七大報告、十八大報告中,在外交方面,都談到發達國家外交。比如十八大報告說「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十七大報告稱「將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十六大報告顯示「將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

IFM預計,印度2022年全年GDP規模會繼續領先於英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印度本身也是名副其實的新興大國。防止發生邊界流血衝突事件對於管控中印關係十分重要。圖為中印加勒萬河谷對峙畫面。(微博@衝鋒號角)

十五大報告、十六大報告、十七大報告、十八大報告在談同鄰國關係和發展中國家關係之前,都描述的是中國如何同發達國家交往。

而二十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中,在闡述外交的部分,發達國家的字眼基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談論大國關係。

並且,和十九大報告相比,二十大報告不只是談論了中國如何同發展中國家發展關係,還強調「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機制影響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談大國關係而不是單純聚焦發達國家,說明中國的外交視野和判斷髮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發達國不一定是大國,新崛起的大國同樣舉足輕重。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改變了全球格局。中國的外交重心也在隨之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