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 香港澳門最新防疫變化預示什麼?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自9月26日起,香港開始執行新的防疫措施,香港與世界的聯通正在大力度恢復。

按照港府公布的新防疫措施,從海外地區或台灣來港人士,登機前再無須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報告,改為24小時內自行安排快速抗原測試,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香港居民可登機回港。他們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後無須等候結果,便可乘搭任何交通工具離開。入境後改為「0+3」檢疫安排,即無須接受強制檢疫,只需進行三天醫學監察,期間可自由活動但須遵守疫苗通行證「黃碼」限制。從內地或澳門抵港人士的安排同步理順,「回港易」及「來港易」計劃會擴展至適用於內地所有地區及澳門,不設限額,無須事先申請,亦無須於抵港前進行核酸檢測。

根據港府的說法,「因應最新疫情數據及發展趨勢,政府認為在平衡風險及經濟動力的前提下,本港有條件放寬入境防控措施,恢復與國際連通」。這說明香港為聯通世界作出了極為關鍵的決定。如此重大的安排,顯然是獲得北京的理解和認可。

特首李家超9月23日公布放寛入境檢疫政策,由目前「3+4」,於9月26日起變「0+3」。(廖雁雄攝)

早在9月20日,即9月23日港府公布新的防疫措施之前的三天,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港澳專場上表示,疫情已經並在深刻影響着和改變着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聯繫交往方式,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後多次強調接軌世界與和內地通關並不矛盾,而且特區政府也根據香港疫情和全球疫情變化情況與香港的實際情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調整和優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黃柳權認為,特區政府做的這些調整無可厚非,也不需要去過度解讀。這說明香港調整防疫措施獲得了北京的理解。

讓人不能不去追問,對於過去三年一直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模式的北京來說,為何會理解和認可香港調整防疫措施?毫無疑問,這與「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性密切相關。香港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與世界聯通直接關乎香港的繁榮穩定。

除此之外,考慮到今年初香港疫情來勢洶洶時,北京曾主張香港應該落實「動態清零」,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香港防疫,而如今卻轉而選擇理解香港大幅調整防疫措施,這或許說明北京對於新冠病毒毒性和疫情形勢的評估出現某種變化。再聯繫到最近習近平疫情後首次出國訪問,讓人確信北京或將更加重視恢復對外交流。

圖為2022年9月16日,烏茲別克總統新聞處發布照片,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Samarkand)舉行的上合峰會發表講話。(AP)

與香港同屬「一國兩制」體系下的澳門,日前同樣有一件事讓人產生聯想。9月24日,澳門特首賀一誠表示,中央將推出一系列惠澳措施,包括:支持恢復電子簽註形式辦理赴澳簽註,並落實逐步恢復內地旅行團來澳政策,將首先開放廣東,隨後延伸至浙江、江蘇、福建及上海這「4省1市」的赴澳旅行團。賀一誠說,就恢復電子簽註赴澳與內地旅行團來澳的政策,預計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可以落實。

此前一天,賀一誠向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匯報了澳門當前經濟形勢和有關工作情況。儘管賀一誠表示澳門防疫政策必須與內地保持一致,澳門與內地互通設有熔斷及恢復機制,但恢復內地旅行團赴澳旅遊的預計時間點,即「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還是讓不少人想到二十大召開。

目前,不論中國內地還是海外社會,有許多人都將10月召開的二十大視為中國調整防疫政策的關鍵節點和重要契機。不少人認為,在二十大結束前,中國決策層為了力保大會的順利召開,塑造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對待疫情的態度難免會偏向謹慎、保守,但二十大結束,政治大事都底定後,自然有更大可能騰出精力來調整防疫政策,力保經濟民生。

這是因為疫情已經持續三年,病毒毒性和全球防疫形勢都出現變化,目前香港的調整便是例證,而中國內地依然固守的嚴格防疫模式,雖還能控制住疫情,但難度和成本都在攀升,疫情反彈次數越來越多。尤其重要的是,中國內地經過三年的嚴格防疫在保護絕大多數國民生命健康的同時將病毒熬到毒性明顯減弱、疫苗逐漸普及的當下,具備條件適時調整防疫政策。

4月2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村民陸續從隔離點回家。在村口,工作人員逐一為返回的村民登記併發放居家監測須知。(新華社)

正如不久前香港01在一篇文章《從成都靜默說起:二十大會是優化防疫政策的時間窗口嗎》所寫,「任何一項政策若想持久有效,經得住現實和人心的檢驗,就必須與時俱進,持續因應現實的變化進行優化」,「在新的情勢下,中國內地已經到了防疫政策需要進行更大力度優化和調整的時候,相應準備工作,尤其是疫苗普及(重點是老年人疫苗接種)、藥物研發和儲備、分級診療、病牀數量、居家隔離流程等,需要珍惜目前的寶貴時間窗口,加速準備」,「從時間窗口來說,希望早則中共二十大結束,遲則明年『兩會』前後,內地能及時優化防疫政策」。

春江水暖鴨先知,香港和澳門的最新變化或許說明北京對於疫情形勢的研判出現變化。這可能意味着在適當時候,比如二十大結束後,北京將調整防疫政策,將重心轉向經濟民生。情況是否如此,有待驗證。但一旦如此,讓人不能不去追問的是,中國內地是否已經為大幅調整防疫政策做好準備?這將考驗着北京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