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前瞻|習近平頻提「歷史自信」 「五個自信」或將出爐
8月底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建議10月16日召開中共二十大。目前只剩不足一個月時間,關於大會的主題,正日漸引起外界的關注和猜測。8月底政治局會議的官方新聞通稿提及的「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守正創新、勇毅前行」,或許預示過去一年以來習近平多次提及的「歷史自信」有望在中共二十大上成為全黨新的精神指引,已有的「四個自信」或由此擴展為「五個自信」。
眾所周知,胡錦濤曾在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即「三個自信」。習近平上任後,在承接胡錦濤「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先是多次談到「文化自信」,後來將「三個自信」擴充為「四個自信」。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四個自信」寫入黨章,成為全黨需遵守的精神指引。過去一年以來,習近平多次提及「歷史自信」,與數年前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十分相似。今年中共二十大會否將「四個自信」擴充為「五個自信」,值得關注。
今年初,《香港01》便刊發文章《習近平密集強調歷史自信 「五個自信」呼之欲出》指出,習近平密集談及「歷史自信」以及中共官方的陸續報道,或可視為習近平和中共有意推出「五個自信」,進而更新和豐富中共全黨的精神指引。
文章分析稱,數千年中國歷史創造了大量影響深遠、璀璨耀眼的文明成果,極大豐富了人類文明,「在今天西方文明面臨一系列挑戰,人類被物質主義膨脹、消費主義氾濫、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大行其道、新殖民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盛行、全球嚴重的政治經濟不平等深深困擾之際,中國歷史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文明成果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和啟發意義」,「習近平作為一個對於中國歷史傳統有着強烈認同的中共領導人,在今天這樣一個中西意識形態博弈的時代」,自然會強調「歷史自信」。
正如當時這篇文章所寫的,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歷史往往是當前的合法性來源,所謂「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蘇聯的解體,在某種程度上便與蘇聯領導層頻繁陷入對過去歷史的簡單否定之中,以至於造成思想混亂密不可分。關於這一點,中共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敏鋭和警惕。
這也是為何去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將百年黨史建構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儘管犯過一些嚴重錯誤,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反右、大躍進、文革和改革開放後出現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新問題,但都只是發展過程中次要的插曲,大方向還是數代中共領導層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赴後繼,持續接力。
「歷史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載體和支撐,尤其是對於「文化自信」來說,最主要的呈現形式便是數千年以來的歷史傳承。畢竟,無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還是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終究得靠歷史來證明。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政黨,回首過去、總結經驗、面向未來所不可分割的部分。
正如在百年前激進反傳統現象盛行的時候,倡導對中國歷史心懷温情和敬意的錢穆所說:「今天我們要反對中國自己傳統,想要抹殺我們自己兩千年歷史,但歷史已然成為歷史了,如何能一筆抹殺呢?別人家自有別人家的歷史,我們又如何將自己橫插進別人家的歷史傳統呢?」當然,對於歷史,沒必要去美化或粉飾,不應遮蔽過去歷史存在的錯誤或問題,不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但在反省、總結既有歷史經驗,超越過去歷史經驗的同時,確實應該繼承過去的歷史。
中共作為一個百年政黨,早已和中國現實、歷史深刻聯繫在一起。一百年以來的持續中國化進程,讓中共已經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在當代的延續。習近平時代的中共密集提及「歷史自信」,既是對中共百年歷史和數千年中國歷史的自信和體認,又是為了建構一套數代人連綿不斷、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歷史合法性敘事。
正如數年前通過提出「文化自信」進而形成「四個自信」,當下的中共之所以那麼頻繁談到「歷史自信」,或是為了在適當時候,將「四個自信」因應「歷史自信」的提出擴充為「五個自信」。從目前情勢來看,中共二十大是比較適合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