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演|該反思的不止胡錫進調門過高 而是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再次成為中國輿論場爭議乃至被左右夾擊的焦點,是因為他針對佩洛西訪台建議的軍機伴飛、驅離乃至擊落,影響了整個中國輿論場的氣氛,讓許多人真的以為會如此,可結果證明純粹是他個人的猜測和分析。

網絡大V「兔主席」評論說:「調門拔得過高,群眾覺得後續行動跟不上,會帶來不解和失望,那是有損傷積極性和士氣的,也可能會透支政府公信力。」他認為,針對佩洛西訪台,「中國官方傳達的『調門』雖高,但和反制手段卻是完完全全匹配的」,「只不過中間出了一個巨大的偏差,就是出現了一個影響因素:胡錫進」,「因為他的預測是有方向性、原則性、根本性錯誤的;他在錯誤的方向上,把『調門』抬到了頂格,吸引、引導了公眾預期,干擾乃至破壞了既有的輿論引導計劃」,「胡錫進欠全國人民一個道歉」,「他還應該做一些有誠意的反思」。

除此之外,在中國輿論場上,有許多原本過去觀點和傾向與胡錫進接近的人都在指責胡錫進帶偏了公眾預期,造成許多中國民眾的失望、灰心。有分析認為,外交工作說狠話不等於說蠢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一般都留有餘地和模糊空間,不論「拭目以待」還是「嚴正以待」莫不如此,唯獨胡錫進建議的軍機伴飛、驅離乃至擊落既草率又沒有餘地,一旦後續行動跟不上,勢必損傷中國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說過去對胡錫進的批評多為偏向自由派的人士,主要質疑他過於強烈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傾向,但這一次情況發生明顯變化,不僅自由派人士嘲諷他「放空炮」,連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陣營內部人士都指責他干擾國家政策轉圜空間。

2017年5月23日,胡錫進在鄭州參加活動時接受採訪畫面。(視覺中國)

不過胡錫進顯然不會認輸。他一方面承認「我們的外交努力和輿論鬥爭沒能攔住她,老百姓有些失望,挺正常的」,「一些人在網上罵娘,撒氣,這也很正常」,「還有一些人拿我當出氣筒,我也必須聽着」,另一方面卻回擊「有友軍把槍橫過來朝老胡射擊興師問罪,何必呢?」胡錫進專門提及「兔主席」說,「我對他不搞倒我誓不罷休的樣子深感不解」,「他不了解老胡從一開始到今天是如何實際打的輿論戰,我們是怎樣穿插、突破,又是怎樣掛彩,自我療傷」,「這次打佩洛西,我的話說得最重,我的那些話成為了推特上的熱帖,在英語世界裏廣泛報道,成為了白宮和國防部勸佩洛西不要此時訪台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成了美國部分主流輿論和戰略學者反對佩洛西訪問的理由之一。這就是老胡那些重話的價值。」

坦率說,胡錫進的自我辯解並非毫無道理。在今天這樣一個以國與國競爭為基本特徵的世界秩序下,面對來自外部反華力量的襲擾,中國絕對需要一大批敢於鬥爭、擅於鬥爭的維護國家利益的力量。這也是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最大意義所在。胡錫進在台灣問題和國際問題上所展現的強硬立場,有時候的確可以起到防止最壞情形發生的威懾作用。但與此同時,像今次關於佩洛西訪台的建議那樣,有時候胡錫進的主張又過於草率、魯莽,鬥爭性過強,缺乏迴旋餘地,既可能帶偏中國公眾的預期,又容易在海外社會造成誤解。怎麼拿捏好對外輿論工作的「度」,怎麼避免外宣內宣化,怎麼有理有節有智慧地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值得深思。

除此之外,真正值得反思的不止是胡錫進是否調門過高,而是一個健康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其實,胡錫進調門是否過高本身並無問題,只要他的言論合乎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線,那便是他的自由,當然,那些批評他的人同樣有批評的自由。

該反思的是,為何在佩洛西飛機降落在台灣之前,整個中國內地輿論場過於流行胡錫進所代表的那一種聲音?這當然不是說真的只有胡錫進一種觀點,而是說和他觀點類似的聲音是壓倒性主要觀點,與他觀點不同的反對聲音並不多見,且未能產生大的影響。試想而知,如果當時有多種不同聲音都在中國內地輿論場流行,胡錫進的觀點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種,那麼後來的情形會否不至於那麼被動?就像李文亮醫生說的「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一個社會在應對重大事件時多一種聲音往往多一種可能,多一點回旋空間和轉圜餘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博採眾長在許多時候絕對比只有一種聲音流行更有利於國家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