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對台軍演「兩個罕見」 學者:兩岸關係惡化下的戰略恫嚇
5月9日出刊的《解放軍報》頭條報道,解放軍東部戰區於5月6日至8日連續三天在台灣島以東和西南海空域進行實兵演練,組織海、空、常導等兵力,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
報道一出隨即經大陸多家主要官媒轉載,引起兩岸關注。其中罕見提及演練範圍包括「台島以東」,以及涵蓋「常導」在內的兵力,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接受《香港01》採訪時分析,此乃兩岸關係不睦之下透過媒體「漣波效應」產生的戰略恫嚇效果。
此次《解放軍報》透露對台軍事演練的報道,之所以受到矚目,主因在於過往東部戰區發布的台海軍演訊息,範圍主要集中在台灣西南海空域,去(2021)年8月17日的實兵操演,則進一步擴及台灣東南,「台島以東」的說法幾乎少見。此外,有別於過往強調海空兵力,甚至羅列潛艇、反潛機、戰機等項目,「常導」(常規導彈)兵力亦新增於此次演練之中。
首先關於「台島以東」的地理範圍玄機,張競對《香港01》記者解讀,這個說法模模糊糊,重點在於說者有心,但聽者是否有意?當兩岸關係好的時候,這種說法可能就沒有作用;然而眼下兩岸關係惡化,缺乏溝通管道,特別是台灣陸委會等官方單位對大陸協助購買快篩試劑等善意酸言以對,此種對抗態勢便使得《解放軍報》的報道格外受到關注。
張競強調,今次東部戰區對台演練消息來自於《解放軍報》,而台灣只有媒體和研究大陸軍事戰略的學者會注意到,一般民眾並非該報的經常讀者。這篇含標點符號在內僅67字的報道,其實只是冷靜中立客觀地描述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實施軍事演練活動的事實,就像美軍發布軍艦通過台海的訊息一樣,受到外界的政治性解讀。
張競認為這篇報道輕描淡寫,未使用咬牙切齒、放狠話式的字詞,也不像過去直接點名係針對「台獨」勢力。但在兩岸關係不佳的情形下,自然會受到外界賦予更多的政治意涵,並且透過媒體轉述與傳播,達到「恫嚇不必自己講、加油添醋別人做」的「漣波效應」(Ripple Effect),撰稿者堪稱「真正的高手」。
其次,去年東部戰區將台灣東南海空域納入軍演範圍,當時有專家指稱此舉表明解放軍已具備對台灣本島全域封控並進行圍殲的能力。此次納入範圍更廣泛的「台島以東」,是否意味解放軍對台釋放更強烈的封鎖或包圍訊號?
對此張競表示,無論是封鎖或包圍,在軍事上都屬於「慢性絞殺」(slow-paced strangulation),取決於其作戰與部署能力能否做到滴水不漏的嚴密性,以及能否撐得夠久等兩大關鍵。例如中國大陸軍艦在南海持續有船艦進行繞巡,便具有戰略嚇阻效用。但是偶爾為之的進出島鏈,雖然確實能夠展現相當的軍事實力,但畢竟與在島鏈之外隨時佈下天羅地網是兩種層次的能力。
至於該如何理解「常導」兵力入列此次東部戰區對台軍事演練項目?張競指出,《解放軍報》記者出身於政工體系,是一篇相當精彩的報道,不過並未將解放軍當前軍力每一種足以實施海空封鎖的載台系統都寫上去,並非一份嚴謹的軍事論述,從而也不需要過度放大其軍事分析的意涵。
先前解放軍對台的軍事動作,論者往往認為都能從美台關係找到對應的指涉對象,例如美國對台軍售,或者是國會議員訪台等情事。張競則認為,應該跳脱出台灣的理解視域,中美之間有其重要的議程(agenda),包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即將出訪亞洲,且中美防長有望於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上會面。
此次解放軍東部戰區對台軍演報道,儘管是放在《解放軍報》頭版,但並非頭條,而是放在版面左下位置。張競也說,由此來看,亦可說明該消息恐不是今日主要論述的基調。